交通 |
核动力轨道交通,是指昌河民主国于1991年研制的核科技之一,于1999年开始运营,汇集了昌河当时几乎所有的高科技,被誉为“昌河科技的明珠”。因车辆涂装通体紫色,所以“紫皮车”就成为核动力轨道交通的代名词。
第一台核动力轨道交通列车——“海玉号”(昌河200系)诞生于1995年7月10日,由昌河、刷绿合造,大胆地采用2140mm超宽轨距,使用空气制动,车厢内部采用豪华装饰。车头装有2个小型裂变核电机组,功率为18000千瓦,可以使列车的速度提升至320km/h。所用的低浓缩铀,一次可供列车连续运行5-6年,这也是核动力轨道交通的精华所在。
2002年12月2日,昌河300系列车面世,这次的核电机组减少为1个,采用油电混动,车厢内部的装饰也少了很多。昌河300系列车主要面向小康阶级。
2003-2010年,昌河240系列车、昌河280系列车、昌河400系列车相继面世。昌河400系列车采用1490mm轨距,只有1个核电机组,外观跟普通动车没什么区别,仅仅是机车上面多了原子核标志。
2018-2020年,受客流下降、安全稳定性影响,有4个列车班次相继停运,目前还有7个在运的列车班次。
2022年,昌河民主国开始继续研制新一代核动力轨道交通,预计2028年研制完成。新一代核动力轨道交通有望大幅缩小核发电机的体积,使其能在1435mm标准轨距下保持体积不变,并提速至500km/h。
1970年,随着核科技的快速发展,德格西人开始畅想核动力火车。
1975年,德格西人研制出了第一台核动力机车,并命名为“Super Train”,意为“超级火车”。该车车身宽8.5米,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00km/h。内部装饰豪华,游泳池、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但是该车由于车身宽大,所以需要铺设超宽轨道,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该机车采用武器级浓缩铀,一旦产生事故就会发生核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且浓缩铀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所以该车十分危险,最终被德格西放弃。
1984年,昌河民主国宣布启动“奔龙计划”,开始研制微型安全核动力(使用低浓缩铀),并计划将其运用在火车身上。
1989年,微型核电机研发成功,昌河开始研制核动力机车,并建设核动力机车专用轨道(2140mm轨距)。
1991年,核动力机车初步试验成功,没有发生任何核泄漏事故。
1992年,昌河开始进行核泄漏模拟试验、列车碰撞模拟试验,全部通过。核泄漏模拟试验,昌河成功把核泄漏半径控制在10km以内。
1995年7月10日,第一台核动力机车(昌河200系)验收通过,载客试验完美通过。采用2140mm超宽轨距,使用空气制动,车厢内部采用豪华装饰,车头装有2个小型裂变核电机组,功率为18000千瓦,最高时速可达320km/h。所用的低浓缩铀,一次可供列车连续运行5-6年。
1999年,所有试验均完美通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核动力轨道交通正式投入运营,运营首天客流量就达到了惊人的80万人次。该列车班次被命名为“海玉号”。
指车头装有小型裂变核电机组的列车,涂装一般是通体紫色。
名称 | 运行区间 | 备注 |
海玉号 | 青崖-潞海 | |
星云号 | 上坪-潞海 | |
昊天号 | 广北-潞海 | |
彩云号 | 淳阳-新彩 | |
星云2号 | 广北-青崖 | |
猎户座号 | 广北-上坪 | |
大熊座号 | 淳阳-潞海 |
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