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地理 |
作废了,现行为“蓝星地理规则”
蓝星时间的基准长度是秒,一秒的概念,是铯-133原子在标准大气压,海平面上在真空状态下的两个精细电子震荡8846157280次所消耗的时间。
世界时是蓝星真实存在的时间,而原子时是蓝星精密时间,以及授时所用的时间。蓝星协调世界时(UTC)以本初子午线(蓝星世界观已经淘汰本初子午线的旧译,使用“基准经线”来代替这一概念。)的地方世界时在近千年来最近的时刻,也就是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世界时的瞬间作为同年同月同日0时0分0秒国际原子时。原子时和世界时的时差用闰秒来弥补。
蓝星原子时的计算由西义联邦民主共和国的西义国家授时中心的一架铯原子喷泉钟(二十亿年差一秒)来负责。
蓝星的计算机统一采用计算机Unix时间。Unix Time定义为从 蓝星原子时1970年01月01日00时00分00秒起至现在的总秒数。 Unix Time又分为三十二位和六十四位时间表示方法,三十二位的最大数字32^32将会在2038年溢出,所以在时间方面,2000年之后出厂的系统,设备都基本使用六十四位。
蓝星的基准经线(本初子午线),规定为穿越临港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港河西国家天文台一号观测镜镜底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在东良奈海上交汇的那个点作为蓝星地理原点。当一个物体加速到11.2 公里/秒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这个物体便可以通过离心力摆脱引力进入太空,这是蓝星脱离速度(物理学称第二宇宙速度)。
蓝星协调世界时采用现实世界的协调世界时。(否则时间换算太乱了)
蓝星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