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力量及装备 |
PAR-21突击步枪 | 浦天空军武器装备一览 |
浦天共和国陆军(Potin Army)是浦天共和国的陆军,也是浦天武装部队的一部分。其前身为浦天抗日抗英斗争期间建立起来的浦天游击队。
国家 | 浦天![]() |
部门 | 陆军 |
规模 | 71600(现役) 500000以上(预备役) |
直属 | 浦天武装部队 |
格言 |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
军歌 | 《游击队之歌》 |
参与战役 | 海湾战争 |
指挥官(陆军总长) | 薛浩成 少将 |
浦天游击队于1941年9月1日成立。当时日本入侵浦天,浦天的守备武装力量驻浦英军与西关军队,但西关军队装备落后,虽然将士拼死抵抗,但仍被迅速击溃;驻浦英军在正面战场上推行绥靖政策,费拉不堪,甚至有时与日军联手迫害浦天人民。
这时,身为驻浦英军万代军校校长的耿文喆(耿万雅之祖父、耿报国之父),及其他有识之士意识到“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靠自己打败敌人”。于是耿文喆带着诸多愿意跟他的军校学生及被打散的西关官兵,组建了“浦天游击队”。
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虽然耿文喆等人信仰的是资本主义,但是游击队仍然接受信仰共产主义者入队,一起合作抗敌。入队不分种族、民族与信仰,人人平等,只求一致对外抗敌。
之后,浦天游击队的名声在各地传开,在敌后作战,受人爱戴,受人支持,以《游击队之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为队歌。缺枪少炮?没事,敌人给他们造。浦天游击队六成以上的装备是靠缴获而来。
作为第一支浦天人自己的武装力量,浦天游击队带领浦天人民,创造了“朱迪初欧抗日会战”、“广源会战”、“艾兰战役”、“东北旺战役”等佳绩。完成了四年抗日和战后抗英,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
二战结束、浦天从英国殖民地光复为西关领土后,在西关军委组织下,浦天游击队统一更改番号为西关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一步兵营,第二步兵营于1957年组建,负责浦天地区的卫戍工作。步兵营官兵制式装备有英军遗留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缴获自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以及西关革命军的制式装备莫辛-纳甘步枪及56式半自动步枪(1959年后)。此后西关革命军在浦天地区又加驻了骑兵营、高炮营和装甲营。
1965年,浦天从西关独立,除改组于浦天游击队的第一步兵营外,其余驻浦天部队与装备全部撤回西关国内,原配发给第一步兵营的武器装备也全部收回。浦天于同年12月通过了《浦天陆军法案》,正式组建了军队。
1972年,浦天国会进一步通过并立法《浦天武装部队法》,以重组和巩固浦天武装部队的指挥及其他行政职能。
但浦天仍然以9月1日,也就是浦天游击队成立之日作为建军节。
最高指挥官为陆军总长,陆军参谋长协助。
下分“人力”、“情报”、“作战”、“后勤”、“策划”以及“训练”六个部门,各由一个上校助理参谋长管辖。
各兵种(突击队、精卫队、坦克部队、炮兵部队、步兵、工兵、讯号兵、支援与运输部队、维修与工程部队)设司令部,由各兵种长负责支援陆军司令。
浦天陆军以“师”为最大编制,共5个师。师级单位下设若干旅、营、连、排、班。陆军中还设有若干独立旅、营级单位。
一排四个班,一连四个排,一营四个连,一旅三个营,一师四个旅以上的编制。浦天陆军部队的师普遍为加强师。
总部:菊池
总部:万代
总部:广源
总部:浦天东北部的附属小岛青崩岛(青崩岛整个岛都被改成了实战演练区,类似“吃鸡”)
第5装甲旅
警卫营
摩步营
突击兵营
情报营
桥梁营
工兵营
运输营
见“浦天陆军武器装备一览”
浦天游击队建立初期,枪械类武器均为“游击队总兵工厂”(PTK公司的前身)生产仿制,仿制对象除了本土的英制枪械,还有缴获的日制枪械,以及其他一些进口装备。
比较著名的有:毛瑟M1932冲锋手枪(俗称“盒子炮”、“二十响”及“驳壳枪”),李-恩菲尔德步枪(俗称“英七七”),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南部十四式手枪(俗称“王八盒子”),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斯登冲锋枪,韦伯利左轮手枪,布伦轻机枪等。
之后隶属西关的时期,浦天游击队新增了苏式的装备。例如莫辛纳甘步枪,波波沙-41冲锋枪,波波沙-43冲锋枪(国内的五四式冲锋枪),托卡列夫手枪(国内的五四式手枪),西蒙诺夫步枪(SKS,国内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AK-47突击步枪(国内的五六式冲锋枪),捷格加廖夫机枪(吃鸡游戏俗称的“大盘鸡”)等。
军事力量及装备 |
PAR-21突击步枪 | 浦天空军武器装备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