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优岛共和国 |
南瞻部洲资本主义城邦制国家。
悦优岛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Yüeh Yu Island;莱敢语:Republici Yuyudo;马来语:Republik Yuyudo),别称狮城,通称鱼国、鱼洲、悦悠岛或鱼加坡(中文世界对悦优岛的早期称呼之一,但后来因遭到新加坡当局的反对而弃用),是位于南瞻部洲的城邦岛国、城市国家。该国位于婆罗多半岛最南端,扼守欧比纳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悦优海峡与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相隔,北面临屈地海峡与白明达鲁萨兰社会主义民众国屈地州相隔,并以悦屈长堤与第二通道两座桥梁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悦优岛的国土除了悦优岛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所属岛屿,悦优岛最大的外岛为多安岛。从悦优岛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增加了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地球Ⅳ世界观中的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的手下——史丹利·康拉德·乔贝利与屈地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悦优岛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乔贝利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悦优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南瞻州最重要的战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悦优岛曾被日本占领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并从海峡殖民地独立出来,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以城邦省和城邦州的形式加入白明,称为悦优省(简称鱼州),或悦优岛州。1965年8月9日,白明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同意将悦优岛驱逐出联邦。隔日,悦优岛独立建国,悦忧岛共和国正式成立。
自1965年独立后,悦优岛从穷困潦倒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南瞻部洲四小龙之一,同时凭借着地理优势,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同时成为地球Ⅳ世界观中的《巴啦啦小魔仙之魔法海萤堡》中的同名岛屿的参考来源。同时,该国凭藉教育素质良好的国民,成为南瞻部洲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纽带,大多数的悦优岛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悦优岛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会,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虽然人口组成以华人为多数,但非单一民族国家,而是与马来人及印度人所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华人文化以福建移民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签证的国际移工以及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别为80%和50%。整个城市在绿化和环境卫生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同时,该国也是南瞻部洲法律最严苛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和新加坡一样的鞭刑,但后来于1980年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引进来自红凤的劳动改造。
中文名 | |
英文名 | |
首都 | 悦优岛城(城邦) |
“悦优岛”源自于威妥玛拼音对于英语名称“Yüeh Yu”的音译。其英文名则来自白明语“Yuyudo”,其中yuyu意为鱼和海豚,do意为城市,过去,“悦优岛”一直用“悦悠岛”作为其独立初期的通用国名。
1967年悦优岛政府成立统一街名翻译委员会,开始对悦优岛的地名、街名进行统一工作。1972年4月25日,“悦优岛”正式成为国家的华文译名。悦优岛独立之前出现不少衍生的国名称谓,例如“悦悠岛”“鱼加坡”“新新加坡”“新狮城”“鱼州”“鱼洲”“玉鱼多”和“月牙达”等,而外界也普遍以“悦洲”“鱼城”、“海豚城”或“鱼国”作为简称来描述悦优岛。
早期悦优岛名为李克斯,悦优岛的别名有鱼嘉坡、鱼架坡、星加坡、鱼洲、鱼港、鱼岛、鱼国、鱼城、新石叻、新叻埠、新昭南等。最早的名称为“Arla Dok”(命名于3世纪),中文名为“阿拉杜克”,在白明语中意思为“(白明半岛)末端的岛屿”。
悦优岛共和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