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暗樱省 |
路线名 | 线路整体情况 | 常盘线 | 绘城线/绘港线 | 今里线 | 樱木线 | 上中里线 |
正式名称 | - | 1号线 | 2号线/4号线 | 3号线 | 6号线 | 7号线 |
代表色 | - | FFFF00 | 00FF00 | 0080FF | FF0000 | FFC0CB |
营业区间 | - | 道禾-玉川上水 | 新苑-新苑/海口-绘希港 | 花井-新九龙 | 太阁路-樱花 | 石壁-上中里 |
营业里程 | 93.3km | 20.6km | 32.4km | 20.4km | 19.1km | 0.8km |
站数 | 87站 | 22站 | 34站 | 20站 | 21站 | 2站 |
运行用时 | - | 40分钟 | 60分钟(环线)/12分钟(绘港线) | 35分钟 | 37.5分钟 | 1.5分钟 |
间隔 | - | 2-6分钟 | 3-10分钟 | 4-10分钟 | 4-10分钟 | 7.5-15分钟 |
营业时间 | 05:30-次日00:30 | 05:30-次日00:30 | 05:30-次日00:30 | 05:30-次日00:30 | 05:30-次日00:30 | 05:30-次日00:30 |
车辆编组 | - | 16m车6辆 | 16m车6辆 | 20m车6辆 | 20m车5辆 | 20m车4辆 |
列车数量 | 135列 | 48列 | 36列 | 25列 | 24列 | 2列 |
轨距 | - | 1435mm | 1435mm | 1435mm | 1435mm | 1435mm |
供电方式 | - | DC600V第三轨 | DC600V第三轨 | DC1500V接触网 | DC1500V接触网 | DC1500V接触网 |
信号方式 | - | ATC | ATC | ATC | ATC | ATC |
运转方式 | - | ATO | ATO | 手动驾驶 | ATO | 手动驾驶 |
运转模式 | - | 单司机制 | 单司机制 | 司机+车掌制 | 单司机制 | 单司机制 |
相互直通 | - | - | - | 绘急月串线/源丰线 | - | 绘急绫濑线 |
日客流量 | 104.1万人次 | 38.6万人次 | 31.2万人次 | 16.7万人次 | 16.2万人次 | 1.5万人次 |
营业系数 | 110.1 亏 | 75.4 盈 | 128.4 亏 | 105.4 亏 | 151.8 亏 | 477.0 亏 |
绘希地铁从1936年、1940年、1946年三次进行了规划,但是几乎没有一条路线的规划被采纳。最终,在1950年,绘希地铁的规划正式奠定了如今部分路网的基础。
当时规划的路网:
1号线 绘希站-马场-淀川镇
2号线 新川桥-市厅里-淀川镇
3号线 马场-常盘
4号线 市厅里-新苑-分水桥
6号线 海口-绘希港
之后,1号线原计划与国铁九龙本线直通,因而追加了绘希-昌岗的一段。
绘希地铁原计划采用BOT模式交由第三方建设,但1953年因为建设资金分担的问题,1号线无法使用国铁的站台,直通运转计划告吹,当年6月原本三方签订的协议(绘希市-国铁-第三方企业)破裂,最终1号线的建设计划只能由绘希市单独进行。
为了节约资金,原计划1号线使用和国铁相同规格的20m车、接触网供电,最后更换为16m车,第三轨供电。
1954年8月,绘希-叶水区间开工,地下铁车辆以“3S”(安全·快速·安静、Safe·Speed·Silence)为设计标准。1956年,地铁试作车下线,借用绘希市有轨电车的轨道加装第三轨试运行。
1957年11月15日,绘希地铁1号线绘希站-东大门之间2.4km开通。使用100型电车,以2节编组3分钟的间隔运行。1960年6月15日,1号线第二期工程(东大门-叶水)间开通。原定这段修建为高架线,因为沿线居民要求,改为建设地下线。
1961年绘希地铁进行了第五次规划,这次的规划,与如今绘希地铁的路网基本相同,除了未建成的5号线,以及未实施的1号线东延伸。
1961年规划路网:
1号线 久长原-叶水-绘希-昌岗
2号线 新苑-东大门-海口-绘希港
3号线 花井-峨眉-牡丹-太白
4号线 新苑-十里-牡丹-海口
5号线 伏屋-海口
1963年,1号线叶水-常盘公园间开通,采用暗挖法施工。1965年,2号线市厅-东大门间开通。原计划2号线与绘急粉岭线直通运转,但是因为绘希市以及决定2号线与4号线成环运行,线路容量不足,因而计划搁置。1967年,2号线东大门-海口和1号线常盘公园-念奴娇间开通,形成了从东大门为中心连接东西南北的路网。
之后几乎每个地铁站都发展成了巴士枢纽,巴士路线起终点一般都设在地铁站附近,“郊外靠巴士,市中心靠地铁”是当时绘希市交通的发展主流方式。随着汽车增加,77年历史的绘希市有轨电车全部拆除。
1969年4月1日,1号线绘希-中川公园间以及念奴娇-玉川上水间同时开通。地铁总营业里程超过20km。1971年3月29日,解决了长期困扰地铁建设者的浸水问题,2号线海口-绘希港间开通。同年12月20日,2号线市厅-新苑间开通,标志着2号线的全线通车。
1977年3月18日,3号线峨眉-牡丹间通车。1978年10月1日,3号线牡丹-新九龙间开通,1979年开始与绘急源丰线直通运转。1981年11月27日,3号线水色-峨眉间开通。1982年9月21日,1号线中川公园-道禾间开通,至此1号线全线通车。1984年9月6日,3号线元堂公园-水色间开通。1989年9月10日,6号线一期中川区厅-上尾间开通,作为1号线过度拥挤的分流对策。
1993年8月12日,3号线花井-元堂公园间开通,至此3号线全线通车,同时与绘急月串线直通运转。1994年3月30日,6号线上尾-磐城间开通。2000年1月19日,4号线新苑-新里门间开通。2003年3月27日,由第三部门铁路公司“上中里联络线”建设的7号线全线通车(石壁-上中里),交通局只是第二种事业者。
2003年12月13日,4号线新里门-绘希大学间通车。2004年10月6日,4号线绘希大学-新桂桥间开通,至此绘希地铁首条环线正式成环。
至此,绘希地铁2号线·4号线形成了如下运转交路:虽然名义上2号线包含绘希港-海口-新苑的西半环,4号线则是新苑-新里门-十里-牡丹-新桂桥-海口的东半环。但是在运行交路上,则分为绘希港-海口-新苑的交路,以及市厅-市厅的环行交路。环行交路也名为“绘城线”,海口-绘希港的支线名为“绘港线”。
2011年3月27日,6号线磐城-樱花间开通,至此6号线全线通车,也是绘希地铁现行路网的确定。
此外,由绘希市主导的2001年开通的绘希BRT,2004年10月开通的绘希临海高速铁道西绘希港线,这两条路线也都时常被画在绘希地铁线路图上,但是并不属于市交通局运营。
2023年1月4日,6号线“中川区厅”站更名“太阁路”站。
N1000系“新黄电”
02系(非营团02系,是名古屋地下铁5050系)
02系
3050系
N3000系
绘急电铁100·200系(乘入车)
6000系
6050系
7000系
绘急电铁300系(乘入车)
100·500型“黄电”
200·600·700·250型“黄电”
300·800系“黄电”
01系(非营团01系,是名古屋地下铁5000系)
1000·1500型“黄电”
1100·1600·1700型“黄电”
1200·1800·1900型“黄电”
3000系
3050系(3159号列车)
中南-暗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