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介质 |
ROM与RAM |
此条目内容源自现实
此条目存在部分虚构内容
此条目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
软盘(Floppy Disk)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它曾经盛极一时。
如其名字,软盘使用涂磁涂料的塑料软盘片储存数据。
前几天有人问一个卖索尼三点五寸软盘的网店下提问:
这不是保存的图标吗?这东西也有手办?
下面一个人的回答更扎心:
对啊,这么便宜好看的手办不来一个吗?
这这这,我不好评价,祝他买的“手办”一周弯折两周发霉三周霉点到处飞罢。
1998年世界上在使用的软盘总数高达50亿,平均每人17张,现在网民也才50亿。
讽刺的是软盘的开发初衷就是为了便宜,现在一张不能用的都要3美元。
更讽刺的是现在一盘磁带580TB。
最讽刺的是有人叫软盘为A盘/B盘。
盘符不能代表软盘的性质。
Commodore BASIC识别A盘为驱动0,B盘为驱动1。
Commodore 1541单面驱动识别双面软盘反面之后是新软盘。
Macintoshs可以给软盘命名。
Macintoshs识别光盘为文件夹。
IBM BASIC识别所有磁盘为一个大的存储介质内的文件夹。
PC-DOS 1.0不识别硬盘。
1967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32英寸。当时是给大型计算机使用的储存介质,仅81Kb。4年后IBM公司又推出一种直径8英寸的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塑料质磁盘,发明者是Alan•Shugart,1976年8月,Alan•Shugart宣布研制出5.25英寸的软盘。1979年索尼公司推出3.5英寸的双面软盘,其容量为875Kb,到1987年已达1.44Mb。
3.5英寸盘出现的一开始其实并没有受到关注,直到1987年4月IBM推出PS/2个人电脑并标配3.5英寸软驱以后,才被广泛注意。在以IBM、COMPAQ为首的厂商们极力推崇下,3.5英寸盘成为市场主流,垄断了十几年。1994年~1998年之间还出现了最大容量高达几百MB的ZIP软盘、Super软盘、LS-120等高容量软盘。
8" | 180Kb |
360Kb | |
5.25" | 160Kb |
180Kb | |
360Kb | |
500Kb(3M) | |
540Kb | |
720Kb | |
1.2Kb | |
3.5" | 400Kb |
800Kb | |
1.44Mb | |
3.5"Zip | 100Mb~250Mb |
3.5" LS-120 | 120Mb |
3.5"IT Media | 144Mb |
3.25"Flex | 1.2Mb |
Zenith LT-1 | 793Kb |
1"Clik | 40Mb |
在00年前大范围使用于各种电子器械,几乎形成了垄断。目前仅有旧客运飞机(如737老机型,仍用3.5英寸软盘更新软件)以及纺织机等需要保证有50年以上使用寿命的大型机械。几乎一半软盘放在收藏家的柜子或者卖家的仓库里。
存储介质 |
ROM与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