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主页 作者 我的
?
 

紫金历史

(4464) [仅作者]  
编辑功能已停用  词条设置
上次编辑于 2023/8/7 18:07:58
创建者Ripple 平浪风云 地球II
编辑记录(简略) 编辑记录(详细)
相关文件夹
历史
前言

极东亚参设组成员务必观看阅览!

本条目是在基本无参照的情况下,由@Ripple本人单独设定的条目,因此本条目很有可能与其他极东亚国家历史设定发生冲突,请一定找到本人进行讨论及修改工作!

本条目基本已更新完毕,内容仅为较为粗略的概况,详细内容请等待未来更新!

综述

紫金历史从公元前150万年的旧石器时期伊始,并在公元前48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期,公元600年进入青铜器时期,公元前400年进入铁期时期。

总的来说,紫金史学家将紫金历史分为六大时代:起源时代、先国时代、檀洲时代、蕃政时代、旧紫金时代、共和国时代,其中先国时代紫金迈入封建社会,旧紫金时代和共和国时代则分别是紫金的近代和现代,两者在部分情况下会合并成一个时代。

起源时代:分别是紫金人类、文化两方面的起源时期,时间跨度最大,从旧石器时期一直到铁器时期。

先国时代:紫金初步进入王国统治的封建时代,城邦和国家逐渐建立,文明开始兴起,紫金的早期文化奠基。

檀洲时代::紫金进入帝国统治的时代,国家逐渐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进入紫金历史的中后期,当代紫金本土民族文化在此时和汉文化深入融合发展。

蕃政时代:紫金第一次遭受西方国家的殖民,西方文化开始进入紫金,并且推动紫金进入近代。

旧紫金时代:紫金的文化基本巩固,领土固定,开始进入近代,并且开始吸纳新兴事物。

起源时代
旧石器时期

紫金的旧石器时期划定在公元前150万年至公元前4800年左右。1989年,檀称祇沙大学考古系在松春一带发现了约为公元前130万年的史前人“安乡人”的遗迹,此时紫金地区已经开始使用石刀、刀片等工具。

到旧石器时期晚期,紫金地区内已经出现了壁画、棺椁,另外人类已经拥有了采集、狩猎、烹饪的技术,紫金地区即将步入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

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650年被划定为新石器时期,根据目前紫金国内出土的遗址来看,这时候紫金的先民们已经掌握耕种技术,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耕社会,与此同时,陶器的制造工艺也已经出现,亦有牲畜养殖的技术,较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的社会形态有了巨大改变。

另外,在此时期源自今台湾西海岸、广东地区的原住民、兽人开始乘独木船前往紫金,和紫金本土原住民构成了当代的紫金民族。

城邦时期

公元前七世纪,紫金城邦大量出现并兴起,从此时期开始被紫金史学界认作是文明的开端,《檀洲十五国记》、《国前长诗》等后来的紫金语史书都有关于此时期的记载。

这段时期青铜器和铁器开始使用,再加上各个城邦之间连年征战、烽烟不断,科技、文化、工艺的发展速度极快,对于古代来说,城邦时期无疑是一场技术爆炸,仅三百余年后就进入了紫金的中古时期。

先国时代

在公元前三世纪,紫金开启了王国统治的封建时代,这段时代被十五世纪紫金史学家称作“先国时代”,拥有“早期的王国”的含义。根据紫金古代史书,这段时间里紫金出现了数十个小型的王国和城镇,比较大的王国包括丹婆加(Dampoya)和十筑里(Sitcuri)。

丹婆加王国

根据紫金七世纪史书《檀洲十五国记》记载,后代史学家推断丹婆加王国大概诞生于公元前271年,丹婆加王国第一代国王阿弥思起源自一个名为侍林达的城镇(今出云市南),由此为根据地,统一了笃西半岛上诸多部落,其势力范围主要在今天鱼岛西部、猴国南部、紫金全域和西关东部的部分领土。

公元元年左右,丹婆加王国爆发战争,战争双方分别为丹婆达王国和位于北部林地的兽人(兽人政权名称因为史料欠缺已不可考),因此被后代史书称为“第一次林地战争”,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以科技及工艺发达的丹婆加王国胜利告终,这场战役使丹婆加王国巩固了自己在山地的统治,使丹婆加完全附庸了国境周边的诸国。

公元四世纪,丹婆加王国王室因权力争斗而造成严重的震荡,在公元358年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东部是由国王的弟弟阿比斯那统治,名十筑里,此时期丹婆加沿海的城镇开始大力发展,来自笃初、中国方面的商船在丹婆加的港口停泊,带来对于丹婆加集齐珍贵的面料、美酒,而丹婆加产的茶叶、食盐也开始出港,从此开始丹婆加逐渐变成一个以商贸为主的国家。

公元六至七世纪左右,丹婆加、十筑里和印度、中国的贸易逐渐加深,凭借着紫金土著民族的航海技术和冒险精神,两国顺利建立起了通往印度及中国的航线,大量货物堆积在丹婆加南部的港口逝里布加(Silirbukam)(今宣德市),这里成为文化和贸易交流的中心,紫金古长诗《海之前哨》就赞颂了逝里布加的繁荣。与此同时,印度佛教和中华文化也随着航道涌入丹婆加、十筑里,由于丹婆加人的兼收并蓄,汉语和梵语也成为除紫金语外两大语言,各类汉语梵语文化也进入紫金民族文化,并铸造了后来的紫金民族的文化。这时候学习梵语的丹婆加人首先将这里命名为檀称祇沙,即梵语Daksindesa,意为南方之地,这成为了紫金语中紫金的名称,后被华人简称做檀洲。这段时间逝里布加、十筑里、侍林达第一次出现在外国的典籍里,在公元510年南朝梁《梁外桑田记》中有所记载。

公元八世纪中叶的757年,十筑里和丹婆加爆发大战,两国相争至781年后两个国家都已经崩溃,各地城镇的领导人宣布自立为王,丹婆加时代就此结束。

十筑里王国

根据史书,十筑里是丹婆加王室斗争失败的二皇子安黎孜带领亲信分裂出来的国家,建立于公元358年,国家取自首都十筑里(今雪烟市)之名,是先国时期两大国家之一。

公元七世纪中叶,继丹婆加设立港口后,十筑里也建设了名为卑韦那(Bévina)(今宣德市北)的港口,虽然其规模并不如丹婆加的逝里布加,但其垄断了几乎八成笃西至笃初的海上贸易,也称为一座庞大的港口城市。同一时期,十筑里不仅像丹婆加一样吸纳了诸多中国、印度的文化,还吸取的当时兽人的文化,此时十筑里对兽人不像丹婆加那样排斥,允许兽人在十筑里同人类一道居住,也因此大量被丹婆加驱逐的兽人在十筑里居住。

公元八世纪中叶的757年,十筑里和丹婆加爆发大战,两国相争至781年后两个国家都已经崩溃,各地城镇的领导人宣布自立为王,十筑里时代就此结束。

檀洲十一国

公元781年,两个大王国崩溃后,数十个城镇的城主自立为王,这些城邦国家互相攻伐兼并,至801年剩下十一个王国,其中最繁荣富强的为逝里布加和侍林达,这十一个国家的国王于802年下在侍林达签订了和平协议,各国不大动干戈,就此十一个国家互相停战。

九世纪伊始,檀洲十一国之间互相贸易,为紫金的贸易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檀洲地区开始融入中华文化,这段时间里已经有数位国王开始让民众学习汉语,并从日本、中国的贸易商船间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以促进各个国家的发展。

此时期虽然分裂,但对紫金的文化、建筑等影响得十分深刻,这时期紫金宫殿式建筑的雏形初现,其以花岗岩作为主体结构支撑,多建造于栀子花园之中,花园和建筑均以绝对对称的理念设计,并在家庭中和宫殿周围设置引入的活水渠道,宫殿前设置喷泉(或其他石制流水装饰),殿后设置人工湖,并种植荷花,这样的宫殿式建筑在紫金各个城邦都有多建设,现在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是紫金经典的建筑风格;另外,流传至今的紫金传统服饰也在这时候诞生,贵族多用中国流入的贵重丝绸,平民则用布匹为面料,服饰都较薄,并配有纱面制作的围纱,整体服装以蓝、白色为主,图案印花极为秀丽,充分展现了十一国时期商业面貌的繁荣。

不过在商业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兽人的民权相比两大国时期更加恶劣,许多兽人被当作商人、地主手下的奴隶,仅为商人地主干苦工而无生命和财产的保障,甚至随意屠杀兽人也不会有任何刑罚,兽人大多都被驱离至山区、林地等荒无人烟的偏僻地方,惨重地压迫也为后来十一国时期的结束埋下伏笔。

檀洲时代

公元十世纪末期,檀洲十一国因兽人起义,原先稳固的格局被打乱,南方的逝里布加王国趁乱统一了所有城邦、扩张大量十一国之外的领土,并顺带将兽人势力剿灭,建立了檀洲帝国,檀洲帝国是紫金历史上最盛的国家。

前期檀国

公元978年,紫金兽人大起义爆发,中部的侍林达等国家一度都在兽人起义军的控制之中,这也给沿海长期以来依靠贸易、盐业而发达起来的逝里布加提供了良好的进攻机会,年轻有能力的逝里布加国王占威御驾亲征对其余十国逐个击破,并消灭了在这些城邦的兽人军队,并在“第二次林地战争”中击破兽人势力的相关力量,而后又在983年统一了整个十一国,并在统一后继续逐一攻破半岛上各个国家,不过在一次战役中,国王占威遭到暗算,被敌军擒获,在赎回国王后逝里布加停止了继续攻伐,并在逝里布加称帝,国名为檀洲帝国,宣告檀洲时代开始。

前期的檀国崇武精神浓厚,且依旧保留了航海冒险精神,因此一直有商船直接前往宋朝的港口,并同宋朝控制的港口长期保持贸易关系,檀国产的檀木、香料、金矿运往中国,而中国产的书籍、丝绸、瓷器运向紫金。此时期汉文化对紫金的冲击极大,不过紫金语长诗的文化在这段时间依旧坚挺,如《十一国诗记》、《远海》等著名的紫金长诗就在这时期编成。

到公元11世纪中叶,檀国受汉文化的影响,安土重迁的文化铺散开来,檀国的远航技术也在这段时间内失传,开启了短距离贸易的新时代,但亦有前往中国东部港口的商船,不过须经停各个港口才可逐步抵达。(实质上古代的贸易路线也都是以各个短段构成长线,例如从中国至欧洲的贸易,并非一队商人走完全程,而是分成中原-西域-波斯-阿拉伯-小亚细亚-欧洲的多段路程构成的贸易线路)

中期檀国

12世纪,檀国国情开始中落,国土面积大幅缩水,兽人势力又卷土重来,并在“第三次林地战争”中击破檀国军队,获得了山地地区的领土(今猴国南部、紫金朝西山脉北部),国名定为山间国,因为国家形势低迷,许多民众在紫金海海域成为海盗,四处掠夺商船,檀国贸易形势严峻,几个原先的大港口都十分萧条,出现恶性循环。

1157年,首都逝里布加发生大地震,檀国国内矛盾总爆发,商人、农民、士人组成起义军推翻了檀国(第一王朝)的统治,新檀国(第二王朝)成立,起义军领袖单禄麻成为第二王朝的初代皇帝,就此檀国新政开始。

1160年,新都营造工程结束,檀国首都迁至纱捺礼(今咸嘉市)。同时,训练有素的新军剿灭海域上的海盗,贸易线获得恢复,并在1199年发动“第四次林地战争”,兽人势力又被赶出紫金境内。

到1210年,第三任檀国第二王朝皇帝开始推行年号制度,当年被定为建元元年。

13世纪末到14世纪,檀国的海上贸易达到一个新高峰,在重建的港口逝里布加,可见到前往或来自中国、笃初、满者伯夷甚至印度地区的商船,港口堆积了各类商品,例如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满者伯夷的香料,以及从檀国售卖出去的金、铁、茶叶。此时首都纱捺礼建立起大图书馆,提供各类书籍及外国的贵重商品,共上层人士享受,纱捺礼也称为檀洲地区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紫金宫殿建筑艺术也在此时达到巅峰。

后期檀国

根据明史记载,1405年,明朝舰船抵逝里布加和卑韦那,因此时檀国国力较为赢弱,1413年,时任檀国皇帝派遣使节至南京,正式对明朝进行朝贡。又至1465年,笃初原朝出征笃西,檀朝不再对明朝进行朝贡,成为笃初原朝的藩属国。

1507年,檀国因暴君乱政、王室腐败、内斗不断等因素再一次覆灭,由汉人建立的政权南天国在今南天道成立,定都纱州(原纱捺礼);檀国(第三王朝)在卑韦那建立;兽人政权再次卷土重来,在松春山脉-朝西山脉地区(今松春市)建立起名为明原的王朝。

另外,此时期来自美洲的辣椒、土豆等食物引入紫金,紫金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往辣味方面一路狂奔,紫金当代的饮食文化的第一环就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之交得到确立。

蕃政时代

“蕃政时代”之称由当代历史家提出,“蕃”指外国,这里特指西方国家,这段时代指西方国家侵占紫金港口、西洋文化对紫金产生深远影响的时期。

葡侵时期

1521年1月31日,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途径逝里布加,1534年3月葡萄牙人开始攻打檀国,4月葡萄牙侵占了檀国的逝里布加和卑韦那,这里有诸多华人商会,因此根据船员探听来的汉语,将这片新殖民地定名为葡属东元,(不过实际上的东元在其殖民地南部的岛屿,东元的得名为翻译误解)成为葡萄牙亚洲-美洲贸易的重要节点。

檀国第三王朝在葡萄牙侵略后被内忧外患困扰,在1529年完全崩溃,并又分裂成诸多城邦,其中位于嘉叻溪(Kamléces)(今雪烟市)的嘉叻溪国最终在1533年统一旧檀国全域,率先立足;1537年,西部的兽人政权被推翻,新的林岘溪国(Limces)占据朝西山脉以东的山谷地带,两个国家与南天国呈三足鼎立的态势。

到了17世纪初,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时代来临。1608年,英国人也来到了紫金进行殖民,其在今天的著名的婆多叻姆群岛——当时被英国人称作乔纳森群岛——设立了贸易站,作为其在印太贸易航线的中途点之一,同时荷兰和法国也在紫金扩张自己的影响力,葡萄牙在紫金的殖民统治时期即将结束。

英法时期

到1644年,法国人在葡属东元的南部东元岛,在岛屿北部的避风港建立起名为弗朗西维讷(Franceville,或译作法兰西城)的据点,成为此后法属檀洲的政治、经济中心。1646年,法属檀洲第一任总督马丁-西奥多上任,他将弗朗西维讷从小渔村建设成周边较大的贸易港口,并建设了城堡和炮台以进行防卫,他也在1651年赶走了北边的葡萄牙人,占据了葡属东元,将其并入法属檀洲的范围之内,届时法国在紫金地区已经有了三个大型商港。

1675年,法国人开始寻求区域内更多的良好以建造自己的贸易站,并在同年冬季占领了莲心岛,同时从南天国手里夺走了七星关,但法国新占领的两个贸易港距离时英占的乔纳森群岛距离很近,在1675年至1703年之间时常爆发大大小小各种冲突,最终以英军在1703年占领莲心岛告终,英法两国已经在紫金巩固了自己的势力,成为紫金区域内仅有的两个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中叶,随着下南洋的热潮,中国江浙闽台粤五省的移民前往紫金寻求发展的机会,外加英法殖民帝国从中国东南沿海寻求华人来此贸易建设,紫金的华人成倍增长,“紫金”汉语名也因此在此时期得到确立,这次华人移民极大地影响到了紫金未来数百年的历史轨迹。到了1755年,紫金的华人人口从原先的三成飞跃至六成,成为紫金第一大民族,紫金全国的文化也因此而大幅度改变,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期华人前往紫金成功为当代紫金的文化、艺术、语言、饮食、政治定型。

英治时期

十九世纪初,成立了不列颠笃西公司的英国人在笃西地区的势力极速扩张,英国害怕法国人的势力在笃西强过自己,所以为了驱逐法国人,在1808年支持西海道的华人王国成立新的紫金帝国而后统一了整个紫金地区,也使得法属檀洲殖民地回归紫金统治,但是英国人还是托管了七星关这一港口作为自己的贸易站,另外,紫金帝国此时是由两块割裂的土地组合而成,中间的西关封建王朝也被英国人胁迫着,因此英国人就借此索取并控制紫金的金矿资源,否则紫金两部分就会因英国人的禁运而分裂。

19世纪中叶,紫金帝国全面推行汉文化,各地都普及了汉文教育,全国各个城市都以汉文为名,但因为紫金族和兽人的不满,造成紫金常年动荡的局势,又因此使得英国人的金矿减产,这让英国人十分不满,英国势力对紫金族和华人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停,又在1866年发动“第五次林地战争”,将兽人驱离紫金境内,紫金帝国的统治就此稳固下来,英国人认为“紫金已牢牢的在掌握中,对英国已经有十分深重的依赖。”,因此也较少干涉紫金除矿产、港口等涉及英国核心利益的内政问题。

1883年,浦天成为英国殖民地,这个重要的港口迅速使得英国的注意力从七星关转移到浦天,紫金即将迎来蕃政时代以来较为自主的新时期。

旧紫金时代

旧紫金时代是相对新紫金时代(共和国时代)提出来的,指封建的紫金帝国对紫金两地已成功巩固统治并持续发展的时代,同时外国势力对紫金的渗透逐渐缩小,紫金国内政治略微出现自主的状况。也可称作“帝政时代”。

紫金帝国前期

1888年,紫金和英国签订了《1888年咸嘉条约》,此条约规定英国不再控制七星关,应将七星关视为紫金范围,仍保留乔纳森群岛和莲心岛的控制权,但紫金方面应划出专供英国企业经营的特别地,只允许英国企业垄断,同时仅可生产英方规定的产品,这其中包括金、铁、茶叶、胡椒等,条约签署后象征紫金迈入旧紫金时代。

同年,紫金第一条公路檀洲车马道落成启用,紫金开始了盛世大建设时期,矿区通往港口的运金铁路、运输铁矿的铁路等开始大面积建设,大部分都由英国运营。

1891年,紫金发生惨重的辛卯年大地震,震级约里氏7.5级,波及整个紫金本土地区,紫金的发展一定时间内完全中断,部分工业发展情势甚至有了小规模的倒退,紫金开始数年的重建工作以重启紫金工业的建设。

1903年,紫金的银行业得到有效发展,其中以帝国银行、紫金农林银行之规模为最大,同时,银行业的发达也使得香料种植、钢铁制造等行业一并萌发起来,让紫金的工业在二十世纪前期得到充分发展,这也常被认为是紫金封建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1906年,雪烟因作为华人重要的聚集地,同盟会也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在紫金的诸多华人都支持同盟会的事业,许多华人企业主都在此时对同盟会进行了大量物资补给、财务援助。

1917年,紫金国内的紫金族和华人又爆发了冲突,紫金族不满华人占据了太多企业和学校的运营,在南天道、紫金道诸地爆发了械斗,因此时英国尚处一战期间,并无余力管理紫金之事物,这次国内民族冲突由紫金帝国镇压而告终,但仍造成诸多种植园、金矿、铁路的运营中断,紫金的企业也大量停摆,造成紫金国内经济的萧条,紫金的发展态势开始由盛转衰。

紫金帝国后期

1920年至1940年间紫金大大小小爆发数十次大规模因民众起义的停摆,学生罢课、商人罢业、工人罢工此起彼伏,但紫金帝国的统治反而更加严格,秘密警察大行其道,紫金从1931年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恐怖统治时代,此时期腐败问题也达顶峰,卖官鬻爵之事层出不穷,再加上各类天灾人祸,紫金国内已经民不聊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于5月侵略紫金,西海地区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不到两个月的七月份就已经完全沦陷。1942年5月,盟军开始驻扎在紫金的紫金平原地区,开始大力修筑城防。同年9月日本侵略南天道,10月南天道完全沦陷,但紫金道凭借着地形复杂的优势再加上盟军的军力,守备十分稳固,与此同时紫金共产党成立并以地形特点协同诸多平民组成游击队对日军进行偷袭。

与此同时,对于久攻不下的雪烟,日本人开始穷凶极恶地轰炸,在1942年夏到战争结束,仅雪烟、出云两地旧被轰炸数百次,数万人今轰炸而伤亡,雪烟在1944年末已经快被夷为平地。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紫金又开始政治斗争时期,紫金帝国的统治不利,紫金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公正党在这片大地上互相争斗,紫金即将步入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时代。

共和国时代

即共和国建国后的近百年,紫金在这段时间内三次分别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全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从落后的亚洲国家一跃成为极东亚第五大经济体、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金融、航运中心之一。此时期也可相对旧紫金时代称为新紫金时代。

内容请参见:紫金民主共和国#历史沿革

本段时期请参考以上条目中的内容,但未来在紫金历史条目中,将会更新较之更加详细的历史。敬请期待!

相关文件夹
历史

评论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返回
主页

此处为旧版站,数据与新版不互通且将会被丢弃,请勿写入内容
© 2022 - Ripple
若作者不另外说明,本站内容由其作者保留全部所有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使用及改编
友情链接   东宁要览  轨交棋 q群   本站新版(测试中) 自然地图生成器
鄂ICP备14015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