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笃初广府白话传统所称之西洋,位于笃西半岛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是极东亚的一个地区,由笃初以西,桂兰以东的多个国家及地区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笃西地区分为两个区域,陆域为笃西半岛,包括颍潟,鱼岛,猴国,西关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紫金民主共和国。海域包括笃初西海上的一系列群岛,包括浦天共和国和紫金民主共和国所管辖的西笃西地区。
此区地处板块交界,地震与火山及海啸活动频繁。
笃西民族以乌崖米哈族和西关族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道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神道与伊斯兰教等也存在于此区域内。
区域内六国组成了笃西国家联盟组织,笃西国家联盟是从属于极东亚国家联盟旗下的一个小团体。类似一个班级里面下分的学习小组。(如果把极东亚国家联盟比作一个班,桂兰和笃初就是班主任,笃西国家联盟,桂羽浦三国联防分别是下分的小组。)
笃西在20世纪前也被欧洲人称为西笃初。笃初历史上则称该地区为“西洋”。对于桂兰则相对称为“东洋”。
二战时期,盟军于1943年成立笃西地区司令部(SDWAC)。“笃西”一词因此被广泛使用。 SDWAC推广使用该术语“笃西”,然而笃西早期构成的概念却不是固定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笃西”一词的大致标准用法及其所包含的领土已经出现。
“笃西”现在最常见的定义包括下面列出的政治实体所在区域。
笃西各国的经济差异很大:
浦天经济发达,繁荣进步,笃西唯一的发达国家,生活水平较高,经济活动以服务业、金融业、航运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教育。
西关,颍潟和紫金经济发展水平位居极东亚前列,经济以服务业、工业、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金融业和物流业。
西关社会主义共和国是笃西地区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之一,农业多种植水稻、胡萝卜、甘蔗和各种香料作物,森林资源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丰富,盛产煤、铁、锰,沿海油气资源丰富。工业以以航天工业为代表的高新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采矿业见长,拥有高度名列极东亚前茅的摩天大楼,冠山市有空中客车公司的客机总装生产线。西关也是极东亚著名的氯碱工业基地,出产的氯碱产品在笃西乃至极东亚市场上久负盛名。
颍潟是桂兰汽车业最大的海外加工基地,并拥有极东亚数一数二的农牧企业。经济活动以汽车制造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
紫金民主共和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47.78亿美元/32775.58人民币。紫金的经济主要依托于发达的钢铁、电子、半导体、石化、金融及服务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是全国经济的支柱,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转口贸易港和航空枢纽站之一。全国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依赖进口,农业多种植水稻和茶叶,森林资源丰富。全国矿产资源较稀缺,主要矿产为铁以及沿海地区一定储量的石油、天然气,除此之外,其他矿产稀缺,一般依赖进口。
猴国和鱼岛经济较为落后,偏重旅游业、基础制造业和农渔业,并对外输出大量劳工。这些地方的治安也并不算太良好,出现了毒贩盘踞的极东亚臭名昭著的“三不管地带”——鱼岛、颍潟和猴国三国交界处。且鱼岛至今仍然处于毒枭纷争、割据混战之中,虽然在浦天等国的协助下情况有所好转,鱼岛和猴国的禁毒事业取得一定进展。猴国人主要前往桂兰、羽泽、乌山和笃初的龙川市务工,鱼岛人主要前往西关、浦天和笃初玄凤特区务工。
浦天最大的民族为华人(75.9%),其次为西关族(15.0%)与朝鲜族(以南韩裔居多)占7.5%,其他民族占1.6%。
西关人口最大的民族分别是西关族(45%),华人(33%),朝鲜族(7%)。华人和鹰族成为西关的最大民族。笃西的西关族是乌崖米哈族的一支,为跨国民族。
紫金本地土著占3.1%,其余为闽南移民,江浙移民,台湾移民和潮汕移民,华人移民总计占81.7%,此外朝鲜族也占7.5%,其余则为外国往紫金务工者或其他民族。
桂兰族是颍潟的主体民族,鱼岛和猴国以笃初兽人为主。
浦天:英语、笃西方言、粤语、汉语官话、朝鲜语、其他汉语语支语言
西关:汉语、笃西方言、粤语、英语等
颍潟:汉语、笃西方言、粤语、日语等
紫金:汉语、笃西方言、闽南语、英语、朝鲜语等
鱼岛:笃西方言、粤语、广府白话等
猴国:笃西方言、粤语、广府白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