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机车汇总 |
本Wiki指的不是现实世界的韶山5型电力机车
韶山5型电力机车是临港武川机车厂制造的一种准高速型机车。该型号机车在新明国,临港国铁等地均活跃。
中文名 | 韶山5型电力机车 |
外文名 | SS5 type electric locomotive |
类型 | 电力机车 |
生产厂商 | 武川电力机车厂 |
机车数量(台) | 259 |
时速 | 170km/h,160km/h |
1997年,随着临港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铁路旅客运输带来大量需求,同时也对旅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解决铁路客运严重超员的问题,临港铁道部于1997年代中期,提出在临港实现以武川为中心、1500公里为半径的繁忙干线上,开行编组20节、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时、运行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朝发夕至”或“夕发朝至”特快旅客列车,在地理上相当于武川到沂都、增城、河西、镇远的距离,以增加繁忙干线的客运能力,此时临港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急需一批准高速电力机车,当时临车技术并不成熟,不能自己制造新车。于是临港国铁决定向新明国订购一台韶山5型电力机车,该车抵临后,临车对其进行了国产化仿制,1997年6月,韶山5型电力机车通过了部级设计审查,同年12月完成了全部设计。SS5-0002为第一台国产化SS5。1998年2月4日,SS5-0002在武川环铁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均优良。3月2日,0002在武川-镇远段进行30万公里的运行考核,达到了170km/h的速度,被誉为“临港铁路第一速”。河机厂根据机车实际运用情况,对机车存在问题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机车的可靠性,并于1998年5月正式批量生产。目前除了0015,其他车辆均在运用中。
2000年,为了适应武增铁路客运提速的实际需要,同时铁道部也要求对沂镇线西段(镇海—华银)电力机车重新选型,株洲厂在2000年8月提出韶山5的方案。通过修改机车的齿轮传动比,最高速度降低到150公里/小时,但机车牵引力提高了约15%,恒功率范围向低速区偏移,以满足通过西沂镇线12‰的长大坡道的需要,在1998年中生产了韶山5型2001、2002号两台试验车。因在沂镇线的优良表现,铁道部再次决定小批量生产SS5(2001-2016),为了与普通SS5区别,改造后的SS5车顶涂有细蓝条。改造后的机车车号沿用SS5,但是内部叫法是SS5G。
韶山5型电力机车是六轴快速客运电力机车,适用于供电制式为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电的电气化铁路,机车轴式Co-Co,持续功率3200千瓦,最高速度170公里/小时。机车采用双边内走廊,设两端司机室;车顶两端各装一台单臂式受电弓;车顶中部装一台空气断路器。主要电器设备以机车最重设备主变压器为中央,变压器设计借鉴了8K型机车的技术,采用一体化结构,与平波电抗器、滤波电抗器共用油箱和冷却系统。机车并采用低合金钢焊接的整体承载结构轻量化车体,设计过程中应用了有限元分析法,使车体的重量减小2吨。车体结构和制造工艺均吸收了8K型机车的技术,采用了大顶盖结构、预布线 、预布管工艺,有效缩短机车生产周期。
韶山5型电力机车共生产259台(0002-0014,0016-0244,2001-2016)其中0001为新明国进口,0015因事故报废,目前仍有可观数量SS5运行中。
2002年7月14日,沂局沂段SS5-0015牵引沂都开往花烛站的K147次列车,当列车通过沂桃铁路东麒站后,超速运行至沂桃线下行线东麒至新化间290公里800米处(处位编号K249+510)时,机车以及机后1位车辆脱轨进入上行线,后5274次列车刹车不及,与机车发生正面冲突。事故导致SS5-0015报废,6人死亡,42人受伤。造成铁路交通重大事故。
架空机车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