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世界巴士迷术语 |
为了方便乘客乘车,许多巴士公司会公开每站每班车的出发时刻。但与铁路不同的是,由于没有独立路权等原因,巴士的运行状况受路况影响很大。例如,两站间一路绿灯可能只需要开2分钟,遇到红灯就可能需要5分钟甚至更久。再加之其他种种因素,实际运行中巴士不可能完全按照给定时刻一分不差地行驶。
与此同时,许多巴士公司规定,各站的发车时间可以晚于时刻表,但不能早点发车。考虑到许多公交车站并不是港湾式站台,如果时间过于充裕而早点到站,巴士就可能需要长时间停站,影响街道通行。为避免这些现象,这些公司都会采取前紧后松的排点方式,默认一路畅通,设定跟理想状态(一路绿灯不耽误)相近甚至更快的时刻,而特别地,最后一站会被排入特别充足的时间(如果长线的话可能途中某些大站也会有类似安排调整时间),这样一来就通常就可以正点到达终点站。并且,而且可见这最后一站路的给点,在不同时间段根据道路的拥堵状况,长度也会有所不同。(并不代表最后这站路容易拥堵,是之前的某些路段拥堵。)
原文自微博
如图是2022年4月19日西武巴士吉63系统保谷站南口08:00发车班次的运行数据。最左边一列是“计划时刻”,时刻表上写的时刻。直到倒数第二站“サンロード入口”为止,都是按理想状态的运行状况编排,但实际的行车速度明显赶不上这个时刻,实际时刻与计划时刻的差距越拉越大,倒数第二站“サンロード入口”计划08:25,实际08:42通过,晚了17分钟。而此时,最后的一站路(サンロード入口-吉祥寺站)给点15分钟,并非意味着这一站地需要开15分钟(图中可见,实际上当天这趟车开这一站也只用了一分钟),而是用来反映先前路程的不确定性。最终该车08:43到达终点,轻微晚点3分钟。
1、中途站晚点问题:“前紧后松”式时刻表强调终点站的准时性但将中途站的准时性排在次要位置。这种方式排点时以理想状态编排,实际不可能做到。因此,中途站难以做到站站准点,甚至有时会发生严重晚点。
2、导航陷阱问题:倒数第二站与终点站之间预留大量时间来平衡中途的不确定性,但会使导航软件陷入误区,认为这一段路步行比乘车快得多。实际上倒数第二站会发生晚点,实际上可能也只是刚好按照时刻表到达终点。事实上步行显然慢于乘车。
一些公交公司在编排时刻表的时候,各个站都会预留比较充裕的行车时间,使得各种路况下都能准点到达,这种编排方式就不属于前紧后松式排点。
此外,有些公交公司调查研究各班车在不同日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得出各班车运行情况的回归模型,依此编排时刻表。这种情况下也允许早点发车,因此会提示乘客提前候车,如下图。
杭州公交在丁兰街道率先推出“准时公交”便民服务
从这个星期天开始,往返于长睦和丁桥之间的市民朋友,就能体验到“像高铁一样准时”的1902M路公交车了。在市交通运输局的牵头指导下,杭州公交基于客流时段分布、道路通行环境,按照“一线一策”,精准匹配沿线各站点客流需求,通过智能化运营组织平台,将在丁兰街道率先推出“准时公交”便民服务。
“准时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向乘客公布每班车到达每个站点的时间,让乘客能掐点乘车。今后,沿线乘客只需要根据“准时公交”的到站时间出门上车,不用再早早赶到站点等车了。首批“准时公交”共6条,均在丁兰街道内运行,分别是:丁桥公交站开往天山路华鹤街口的1902M路(自8月28日起推行)、会林路杭玻街口开往市中医院丁桥院区的1908M路(自8月30日起推行)、承天宫桥开往地铁华鹤街站D口的1911M路(自8月30日起推行)、长睦华天苑开往地铁华鹤街站D口的1912M路(自8月30日起推行)。此外,1910M路将于8月29日延伸至丁城路公交站(丁桥天街),延伸的同时将提供“准时公交”服务,而9月1日起在同协路地铁站新辟的1914M路也会按时刻表准时运营。
上述6条“准时公交”的车厢内和沿线的站点上,都会设置“线路到站时刻表”,乘客可随时进行取阅。下一步,还将在公交APP上显示“线路到站时刻表”。
“准时公交”服务举措的推行,是杭州公交利用智能化运营组织平台,依托线路运行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前期,杭州公交针对丁兰街道各条线路的客流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站点信息采集、行车数据统计等,利用智能调度系统、驻站调查、跟车调查、发放乘客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掌握线路每一个站点车辆停靠时长,记录车辆通过每一个路口、信号灯和易堵车路段所需的行驶时间,确保在实际运行中准点到站。
出处 https://www.hzbus.com.cn/hzbus/detail/36/5062
架空世界巴士迷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