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杂谈 |
学名为丹凤南货物站,俗称丹凤货物中心、樱小路火车站和樱小路南站,始建于正和11年(西历1958年),位于丹凤市小关区樱小路镇,为寒璃铁路上站点,后来正和48年(西历1995年)进行全面改造,正和53年(西历2000年)竣工,为双向三级七场型铁路编组站,是善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共有134条股道,同时采用了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CIPS)模式。附近设有丹凤铁路博物馆。
第一代丹凤西站(正和13年-正和64年,即西历1960-2011年)在今天丹凤市蜜花区西站路的位置,站场规模为3台9线,为寒璃铁路上站点,原本是蜜花区最重要的客货运中心,有市郊铁路列车和寒璃铁路普速慢车停靠,之后在正和64年(西历2011年)石碇咀站在丹凤第三客站工程及歌山货物线疏解工程背景下扩建改造完成并改名为丹凤西站,原本的第一代丹凤西站更名为了扶家堰站,且客运业务仅办理都和母心列车停靠(名为扶家堰物流园站)。第二代丹凤西站(正和64年-,即西历2011年-)位于丹凤市蜜花区石碇镇,是“丹凤南大门”,进出站客流量很高。
第一代丹凤北站(正和18年-正和58年,即西历1965-2005年)在今天丹凤市海琅区凤凰南路街道北站街109号,为峡丹铁路上站点,原有市郊铁路列车与峡丹铁路普速慢车停靠。在正和58年(西历2005年)在丹凤市乌来区西关村(飞地,今临溪湖区)西二环东侧随着歌山货物线疏解工程新建丹凤第二客站,这座车站即命名为了丹凤北站,与此同时原本的第一代丹凤北站更名为了凤求凰站,如今只有一对峡丹铁路上普速小票车停靠。而第二代丹凤北站(正和58年-,即西历2005年-)位于丹凤市临溪湖区西二环,则是丹凤北向的重要枢纽站,是“丹凤北大门”,进出站客流量同样很高。
铁路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