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主页 作者 我的
?
 

李荣裕

(3828) [同群组]  
编辑功能已停用  词条设置
上次编辑于 2023/7/11 20:55:27
创建者耿万雅 平浪风云 地球II 地球Ⅳ
编辑记录(简略) 编辑记录(详细)
相关文件夹
李姓 正面人物 浦天其他人物
相关推荐
李荣 汉阳桥头的信号 李克晴 张嘉文 施从光 褚花槐 郭安同 李绍康 小氩瑟李 耿彦钧
简介

李荣裕1874-1961),外文名Lee Yong Ju,汉族客家人,出生于广东潮州,后来定居浦天,是浦天华侨,浦天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浦天国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李荣裕曾在海外进修物理学,回来以后在浦天创立了许多学校,例如荣裕中学、浦天国立大学、东洋理工大学等。他认为只有兴办教育、兴办学校才能救国。

他创办的学校冒着被英国/日本巡捕惩处的风险,均以全中文教学,且将语文课称之为“国语”课,拒绝开设英文课和日文课,每周还要抽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汉文化传统知识,目的是要求学生们即便被外族殖民,也时刻不容忘记汉文化。

耿万雅的爷爷耿文喆就是李荣裕的学生之一,他曾就读于浦天荣裕中学,期间多次向李荣裕请教,久而久之李荣裕也喜欢上了这个弟子,开始倾注大量的精力精心培养。

李荣裕主张“施教有类”,对于不同学习力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创办的学校还有一个传统,每周一要对着国旗宣誓,以灌输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李荣裕也不慕权贵,当时浦天的殖民傀儡头子的女儿本来在荣裕中学的新生名单中。荣裕中学入学时有一个传统要学生们亲自“捶地坪”,殖民傀儡女儿怕脏,叫来家里的仆人帮忙。李荣裕知道此事以后很生气,当即拒绝录取军阀女儿。之后遭到殖民政府报复,革了他的校长职位。没过多久,该殖民傀儡被浦天游击队消灭,李荣裕终于得到平反昭雪。

由此,使得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时刻喜爱并尊敬着李荣裕,后来还时常会学校来看望他。

李荣裕用创办学校所得收入只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将其投入慈善事业,继续捐助办学、自然灾害时捐给灾民赈灾;第二件事情是捐给国家建设、浦天抗战时期他还大力出资给浦天游击队,只为让他们能够买到性能更好的枪炮,更快把敌人赶出去。

李荣裕他自己的生活则非常纯朴节俭,一年到头只穿一件中山装,经常是洗了穿穿了洗、破了就缝缝补补,只要还能穿,他绝对不会扔掉。

战后作为浦天特区总长的黄遥回见李荣裕时,本来想设宴招待李荣裕,被他拒绝,他只要求黄遥安排点家常菜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酒肉宴席。

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他有时会亲自带学生下乡种田体验农民生活,就是源于此。

1961年,因癌症晚期离世,享年87岁。

李荣裕离世时浦光部队还没有成立,不过,假设李荣裕活到浦光部队成立的日子,如果看到浦光部队,他一定会生气的。因为他曾经在战争时期说过“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不要让战争的血腥厮杀,抹去孩童心里的美好品格”。

任职经历

1901-1915:私塾荣裕学堂(荣裕中学的前身)校长

1915-1931:浦天荣裕中学校长

1931-1938:浦天联合大学(国立大学及东洋理工的前身)校长

1941-1949:浦天国立大学校长

1949-1953:东洋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

1953-1960:浦天教育厅长

纪念

浦天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命名为“李荣裕学院”,和国立大学农学系“施从光学院”齐名。

浦铁市区线有一站名为“李荣裕”站,旁边就是李荣裕纪念馆,每年耿万雅和耿报国都会到这里纪念,纪念馆的墙上有“荣裕中学历年毕业生合影”,其中一张就有耿文喆。

浦天有一所学校名为“荣裕学校”。

西关和浦天许多学校有“荣裕楼”、“荣裕体育馆”等建筑,均为李荣裕出资捐赠。

评价

耿文喆:荣裕先生是指引我前进的一盏明灯。

黄遥(北井遥):没有荣裕先生的敦敦教诲,我不可能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梓歆注

李荣裕的原型是梓歆初中老师的名字,这位老师给过我很多帮助,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相关文件夹
李姓 正面人物 浦天其他人物
相关推荐
李荣 汉阳桥头的信号 李克晴 张嘉文 施从光 褚花槐 郭安同 李绍康 小氩瑟李 耿彦钧

评论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返回
主页

此处为旧版站,数据与新版不互通且将会被丢弃,请勿写入内容
© 2022 - 耿万雅
若作者不另外说明,本站内容由其作者保留全部所有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使用及改编
友情链接   东宁要览  轨交棋 q群   本站新版(测试中) 自然地图生成器
鄂ICP备14015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