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初自近代以来的历代国旗 |
现代兽人(Modern Kemono Race),通常简称“兽人”,有兽类特征,体表覆毛,口部宽大,且有尾巴。与人类的体表形态具有较大差异。在兽人与人类之间存在有介有二者特征的“现代半兽人”(半兽人)群体,其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与现代兽人一起统称为兽人。
兽人的起源有多种假说,其中以“动物演化说”与“尼安德特人演化说”两种假说接受程度最高。动物演化论学者认为,兽人是由原始动物受当时的环境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进化成为兽人。而尼安德特人演化论学者则支持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和动物的基因在一代代的融合中达到微妙的平衡,进而演变进化为兽人。两种路线在经过考古学、生物学与人类学专家考研后认为都有证据支持。
1970年,联大通过决议,宣称世界各国的兽人都具有合法的公民权。笃初政府以其承认兽人公民权最早,且展开兽人历史科学研究最久为由,称“兽人”为“笃初兽人”以与他者兽人作为区别。随着兽人进化史的不断研究,“笃初兽人”这一物种名称逐渐遭到质疑。经过历史学、考古学、生物学等世界众多学者的长期研究、探讨、辩论,最终于2000年召开的国际兽人联盟(国兽联)全体会议上宣布,不再以“笃初兽人”作为兽人物种的正式名称,以“现代兽人”这一名称取而代之。
“归根结底,人也好兽也罢,真身本是别种生物也未可知。莫不是起初都曾记得本我,后逐渐忘却,只道如今模样便是与生俱来?”
——摘编自《山月记》
中文名 | 现代兽人 |
外文名 | Modern Kemono Race,South Chiuanyuan Kemono Race |
别名 | 南犬兽人 |
分布 | 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或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
主要族群体系 | 太平洋-亚细亚兽人、地中海兽人、撒哈拉兽人与科迪勒拉兽人四大族群体系 |
一般所称的兽人指的是保留了兽类特征(宽大的口部、全身覆满皮毛、有尾巴)且具有人型(直立行走的腿、攫取物体的手),思维能力近乎与人类,拥有人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公民对待,民族事务上作为一个特殊民族体处理。
其生物学分类为:哺乳纲-灵长目-哺乳纲-灵长目-兽人科-兽人属-类犬科兽人、类猫科兽人、类熊科兽人等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往常常被忽略的兽人种族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人们以往只承认“变成人类的兽人”拥有人权,兽人是没有人权的。所以在文明的包裹下,竟还存在着惨无人道的“奴隶主”(奴隶制早就被废除了,这里只是说他们的行为和奴隶主无差而已——编者按),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和政客开始宣传“兽人人权运动”。经过10年的发展,于1972年,联合国大会正式承认所有兽人具有与人类相同的人权。此前在1965年,笃初人民共和国就已经承认了兽人人权,所以一般情况下称该世界观的兽人为『笃初兽人』,不过在官方文件上,尤其是经过国兽联的决议后,写作『现代兽人』。在此之后,经过语言学的专家们讨论,决定将『人类』和『兽人』统称为人,并且拥有一个新名词『人间』,意思是在人间共同生活的人。
传说在可考证的历史时代之前,人类和兽人都信仰着同一个图腾,而人类最后放弃了对图腾的信仰,转而走出森林开启了文明之旅。兽人保存着信仰图腾的习惯,并且对白狼王所遗留下来的狼髀石更加敬重——因为这是曾经下凡消灭整个世界怪物的白狼所遗留下来的。但显然人类的科技比兽人所谓的信仰更加高级一些,于是这两个种族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并且也时不时爆发过一些战争。但很明显最后人类处于优势地位。
“因为兽人很低贱,很落后,所以他们就仅仅只是长了脑子的动物而已……这样的看法或许是矛盾的根源吧”
——笃初历史学家黄健《论人间矛盾》
以犬科、猫科、熊科等兽人占主导地位(称为“三大科” ),鸟类及其他陆生兽人占其次。不存在海洋、原始、神话动物兽人,不存在昆虫类兽人,不存在植物人。
其中“三大科”兽人占兽人种族人口的80%,其余占20%
不同原属种(指该兽人所对应的动物的种)的兽人体质特征都不同。但是一般认为其在兽人形态下保有其50%的原属种动物的特征,并且力量普遍比人类高。即便在通常的社会环境中,兽人以人类形态存在的情况下,兽人的原属种的动物体质特征仍然保留,不会因为其形态不同而改变。
不同地方的兽人的人形体质特征与其地方的人类相似,比如说笃初兽人的人形与黄种人相似。
兽人较人类而言相对早熟,以笃初人民共和国为例,兽人在4岁即可接受小学阶段教育。笃初人民共和国在小教、初教阶段采取“人兽分离”制度,以保证思维不同而存在差异的兽人能够拥有平等的教育权
兽人的起源有多种假说,其中以“动物演化说”与“尼安德特演化说”两种假说接受程度最高。以下根据两种学术的观点分别介绍其进化路径。
动物演化论学者认为,兽人是由原始动物受当时的环境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进化成为兽人。
动物演化论支持者认为,现代兽人根据进化路径,分为“大陆兽人”与“海洋兽人”。动物演化论支持者经过考究认为,兽人的进化呈现多元的局面。大陆兽人的进化路径大致与人类的进化路径相似,而与人类不同的是,从动物演变为兽人的这一过程可能出现了多次基因上的突变,突变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剧烈的太阳活动所释放的太阳黑子有关。这些外来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影响,最终促成了基因突变。海洋兽人则是因为物种的长期隔绝,最终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下演变形成的。海洋兽人在进化时同样受到了大陆兽人所受到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样经历了多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
后期因多次生存环境的变化,兽人的身体形态因之保存下来,逐渐演化形成当今的兽人。
在对于世界各个兽人主要文明区以及兽人主要起源地的考古研究发现,兽人与其起源地的动物物种基因具有一定的相似程度。在考古学界发现的石器时代的狼头骨与现代的狼兽人头骨很接近,但由于不能证明其当时是直立行走的,并且在基因层面上,兽人动物演化论支持者并没有发布可以很好证明该假说的资料来证明,因而该假说质疑的声音依然很大。
尼安德特人(尼人)是分布于欧洲大部、亚洲西部及非洲北部的一个古人类人种,距今约2.4万年前消失。演化说学者认为,尼人在消失前曾有一部分人进行了长距离迁徙,到达极东亚地区并在此定居繁衍,在发展中,尼人和动物的基因在一代代的融合,最后达到“微妙而神奇”的平衡,进而演变为兽人。持此观点学者认为,尼人和兽人在力量、身材和脑容量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现代兽人有可能从尼人演变而来。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基于尼人基因组草图的研究结果发现,现代兽人有3%~7%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但根据其他研究结果,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因此该研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证明此假说。
笃初人民共和国峦川市寒洲遗址、惊鸟川市北湾遗址,西关社会主义共和国西关特别市马田墟遗址等均曾发掘出距今约1.1万年-1.3万年间的具有后期兽人特征的骨骸,作为支持演化说的一大论据。
亚洲在约公元6世纪左右,笃初在安峦地方和犬原地方分别出现了迪驯文明和狈川文明,这些都是兽人早期文明的代表。同期中国的横断山区、岭南地区、东北地区都有早期兽人文明的出现。于笃初出现的早期兽人文明遗址出土了疑似“兽语”的象形文字,但是具体含义仍然无法破译。据笃初的《鉴泽通史·兽人通传》记载,在约公元728年(后战国时期),大鹰国曾有使者出使犬原兽人诸部。
随后因人类的社会化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较快,加之战国时期兼并扩张、征服战争不断,原来分布在安峦地区的兽人返回山林之中,逐渐形成了山野兽人;而犬原兽人政权得以巩固。而史料及考古证明最早的白狼王大致出现于前战国时代中期(约公元3-4世纪),位于今狼域道一带。在山野兽人多次与青狼国交战后立定了《涉海盟约》(涉海,今安峦惊鸟川),史称“青兽立盟”。兽人在立盟之后“归化山野,永不侵犯”。
得到最广泛信史史料确认的山野兽人历史是成书于公元6-7世纪的《林中史》。
公元11世纪以后,在今狼域地方有部分兽人以人类的形态生活。而从此人类与兽人逐渐开始混合居住。尽管因为生存资料的争夺以及固有的观念等原因引发了很多的冲突,例如发生在公元12-13世纪的“高原百年战争”。但兽人与人类交错杂居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仍然能够保存下来,并且在今天看来仍然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尽管史学界已经承认“现代兽人”是笃州岛上的原住民,但桂、羽及笃西诸国的兽人分布较少。并且,桂、羽两国的兽人并不是本土所产生的,其族群是通过移民活动而形成的。地质学上证明,笃州岛一带从海洋中抬升的时间早于桂、羽在多次地质变迁中有多种动物物种进入笃州。最终经过海洋兽人进化的程序后,形成了笃州兽人。在桂、羽、笃西等地区的岛屿因地震带而挤压抬升后,因西部中国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了一部分移民。中国的人民到了桂兰、日本、羽泽等地定居,顺便带上了兽人到了笃初成为“后登陆者”。直到笃初羽中国展开海上贸易后,从笃初前往中国的兽人也多了起来,到桂、羽等地形成了族群。
林中史成书于公元6-7世纪,其中记载了有关山野兽人的确切历史以及有关于兽人的一些传说。现存本一般认为是山野政权曾经出使青狼国的早嗥氏使者青岩猇宇翻译为乌崖米哈语的版本,原“兽语”版本已经灭失(8世纪后由汉人陆元明翻译为汉语)。
《林中史》较为详细的汇总了自信史时代以前的兽人文化以及图腾传说、白狼传说等,详实记载了山野兽人由平原退回山林以及前后战国时期的山野兽人诸部,直至山野兽人的“迪驯国”政权的建立。其在古兽人研究方面是重要的史料,同时其文学性也有较高水平,被学者认为是古兽人历史学的《史记》。
祭天文化是犬原兽人的一种文化载体,同奴隶社会以及封建时期的人类略同。犬原兽人也在一些重要时刻“累方土为祭台,牺牲数头,以祀天地”。其内容也大致与祈祷家国兴隆昌盛,风水调和有关。山野兽人因为长期居住在山林,并在与人类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与犬原兽人有别的山林文化。除了与犬原兽人相同的祭天文化以外,山野兽人还有围绕着白狼王发展出来的白狼文化。
13世纪末,随着“高原百年战争”以兽人一方失败而告终,山野兽人政权完全归附于人类。此时的白狼王主张带领兽人进行大规模汉化改造,并主张“像人类一样生活”。在激烈的斗争之后,最终山林文化得到部分保留。
时至今日,依然能在部分地方看到兽人的祭天祭台遗址 神庙遗址,图腾残片出土遗址,以及百年战争遗留下来的一些军事遗址。这些遗址表明了山野兽人文化的繁荣。持续到14世纪初年的犬原帝国位于今高犬市的皇宫,现在在该市东部残存有遗址。2012年南犬大地震,该遗址完全损毁。
以往我常诧异为何由人化作了虎,前些日子恍然察觉,如今心中所想却是为何曾经为人。实在惶恐!
——摘编自《山月记》
一般认为兽人种族的传统语言为兽语,传统文字为兽文。但是在历史考古中并没有发现多少能够研究这个语言文字的文物史料。并且考古发现的史料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字形式,这使得兽人文字的研究雪上加霜。所以语言演化这一过程仍然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出的资料来研究。至于为什么文字没有记载,为什么兽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这仍然是一个谜。
当前兽人通用的语言就是其所在国家是官方语言或者是地方语言。
(这个地方有变动)
白狼王是笃初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而保留的职位,其职位为世袭,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除了国家元首外可以世袭的职位之一。
兽人为数不多的文献《林中史》曾有关于白狼王传说的记载:
传说中大地上曾遍布怪物,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有一头白狼据说是“图腾”所派遣来消灭怪物的使者。他带领着人们一一消灭了大地上的怪物,而因其出色的战斗力被人们推举成王,后称白狼王。从各方面资料来看,他应该是第一位白狼王。后人为了表示敬意,称他为『望』,意为满月。其遗留的狼髀石被看作是“图腾”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
至于白狼王是怎么来的,最新的考古表明有可能出现在公元前3-4年,但到了公元5世纪就出现了断层。极有可能是白狼王在公元5世纪到1600年就只是成为了一个象征,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统领者。而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后1600年以后兽人群体间又出现了“白狼王”这一称谓。而白狼王的家系,一般称之为“白狼世家”,而历史上也用“白狼世家”代指白狼王的族系。(参见词条:白狼世家及其简介)
1970年,白狼昭蒙成立兽人民主同盟。笃初人民共和国为保护兽人权利,尊重兽人文化,决定容许兽人民主同盟的荣誉主席世袭。1975年白狼昭蒙病逝。
现任白狼王及兽人民主同盟主席是白狼劭。
经过一些学术研究者在未经考究的情况下认为,在古代,一些兽人就曾以人类的模样、方式融入人类的生活之中,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会暴露出兽人本性,例如欧洲中世纪盛传的狼人传说,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研究有证据表明极有可能是地中海兽人的一部分为了融入人类社会,但不小心暴露出了兽人本性所以被人类加以文学化形成的传说。而传说中的主角是狼人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地中海犬科兽人能够较好的融入人类社会而导致的。不过尽管如此,当今生物学家与兽人学家并不能证明兽人可以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变成人类形态。
到了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们逐渐认识到兽人这一种族,并且认识到兽人的体力能力比先前被法律禁止的童工与加以限制的女工的劳动力强,并且价格低廉,所以通过“各种方式”禁锢兽人并且迫使兽人为其工业发展而劳动。其时资本家曾经采用过各种方式驯服兽人并且试图让其无条件劳动,但是最后随着遍布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暴力流血事件而宣布失败。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曾对兽人采取非人道的举措来研究兽人的体格与能力,但是最后无一收获。而一些思想先进、具有兽人民族意识的兽人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兽人民间武装组织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联合国为了保护兽人的合法权利,在五大国的提议下将兽人人权化提上日程。笃初人民共和国作为兽人聚集地之一率先在宪法中承认兽人的人权以及宣布兽人与人类的法律地位平等,因而吸引一批活跃在东亚地区的兽人迁移到笃初及笃西半岛地区。1969年,西方兽人学家认为兽人分为太平洋-亚细亚兽人、地中海兽人、撒哈拉兽人与科迪勒拉兽人四大族群体系,但实际上各地方的兽人文化与血缘上有相通之处,并且兽人的演化路径仍待考究,因而该兽人学家的划分方式并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的兽人学家认可。
1970年,兽人人权正式确立。人类与兽人平权。但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教育上及各方面仍然存在的歧视与冲突,对于人兽关系的正确处理仍需要世界上各个国家积极参与,共同协商解决。
因为兽人自新世纪以来断断续续进行了十几年的『兽人民权运动』中产生了不少恶性事件,所以给社会治安问题增加了一个难度,部分国家因此不允许笃初兽人入境或者入境有着更高的限制。
笃初人民共和国采取“以兽治兽”的原则,在执法队伍中安插部分兽人,使兽人能够制约兽人,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源上缓解矛盾。只能说尽可能的做到“年年有进步”而已。所以兽人的社会治安问题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难题。
曾有学者指出,目前笃初政府的部分政策有偏向于兽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的不平等。而笃初政府回应道这些范围属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范围,是合理的。
而比起兽人的『民权运动』,人类对于政策的差别对待也有不少的意见,包括但不限于2021年9月举行的长平京大游行。在长平京大游行结束后,笃初政府认识到政策上的差别需要有一个合理范围。目前政策的修订仍在进行中。
某外国网站曾经认为,白狼王的存在实际上是封建势力的残留,并且白狼王曾经有过宗教的背景,不利于国家现代政治的发展,应当予以取缔。而笃初的一部分学者也认为白狼王的存废争议性很大。
自撤区设道后曾经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正如现任国家主席唐泽所言“兽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两个行政区划的改变就能轻易解决的。兽人的民权建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仍然任重而道远。”
黄健. 论人间矛盾[D]. 青江:青江师范大学.1990
黄健,张广宇. 传说文化对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以《林中史》为例[D]. 青江:青江师范大学 . 1995
杨不凡,千灯明志. 关于建国以来的兽人文化考古研究[J]. 极东亚历史纵横,2012,3:13-16
周天翼,王泽华,虎邱耀. 兽人历史纲要[M]. 犬都:中央兽人大学出版社,2000.
原竘育民,朝城新宇,三溪历城. 再现白狼王[M]. 长平京:长平首都大学出版社,1998.
杨文光,钦泽胜,朝城新宇. 兽人体格在医学上的实践[Z]. 狼都:狼都第一医科大学
游丽萍,近江狸. 狈川遗址出土古兽人文字甲骨文遗迹[N]. 笃初日报. 2000-8-9(68893)
原竘国忠. 狼都公务员[J]《落语》 ,2021,11:20-21
笃初自近代以来的历代国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