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空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前国家主席罗源设
“这场空难是本不应该发生的,但由于人类的无知、疏忽和贪婪,使得所有防止事故发生的防线都失守了。” --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前国家主席宇智波克夫
航空历史上第一次飞机撞向监狱事件
5.14乍厝空难,是指1971年5月14日,红凤东火炭航空公司的063号航班在乍厝国际机场起飞时由于超载,以及机组人员不认真检查飞行检查单导致襟翼未放下而起飞失败,最终撞向了机场附近的乍厝监狱,事故直接导致了全机103人全部遇难,地面有183人丧生,另有338人受伤,其中212人重伤,126人轻伤。这是东火炭省在当时自1953年建省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空难事故(仅次于后来的K6航空611号班机空难),也是航空历史上第一起飞机撞向监狱的飞行器事故。
空难发生以后,东火炭司法厅不得不将乍厝监狱以及监狱附带的刑场搬迁到新址,同时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最高苏维埃议会通过法案,规定禁止将监狱等一切司法场所建设在离机场很近的位置。
日期 | 1971年5月14日 |
摘要 | 起飞失败 |
飞机机型 | SS601-100C型2发引擎飞机 |
地点 | 乍厝机场附近的乍厝监狱 |
遇难人数 | 286人(机上103人全部遇难,地面183人丧生) |
受伤人数 | 338人受伤,其中212人重伤,126人轻伤 |
起飞点 | 东火炭省省会仁爱市乍厝国际机场(1985年6月6日关闭) |
中停点 | 明美京东城国际机场 |
目的地 | 汶山大和族自治区汶山省大汶坡东巿国际机场 |
注册号 | THS-36 |
运营商 | 东火炭航空 |
1971年时红凤政局稳定,许多城市为了发展而走上了开发旅游业的道路,最早走上旅游业道路的是经济首都中平京,而当时的东火炭省得兴起了航空旅游业,即该省的一些名胜古迹通过航空公司宣传片来吸引外来游客。
空难发生当时正值红凤第一次航空旅游业热潮。
1971年5月14日,一㚙从东火炭省省会仁爱市的乍厝国际机场(1985年6月6日关闭)起飞,中停明美京东城国际机场,目的地是汶山扶桑族自治区汶山省大汶坡东巿国际机场的货运班机,航班号为THF063以及注册号为THS-36的SS601-100C型二发引擎飞机准备在乍厝国际机场16号跑道起飞,机长是36岁的林浦烈(火炭族,拥有SS601型飞机的23514个小时的飞行经验),副驾驶是26岁的水部忘忧(六耳猕猴兽人,也拥有SS601型飞机的23514个小时的飞行经验),飞航工程师是乍厝辛(六耳猕猴兽人),另有两名休班机师,分别是宋大天(中国香港籍)和庄山四海(火炭族)。
当天早上9:01,063号班机在乍厝国际机场16号跑道上准备起飞,在此期间,机组人员已经检查好了飞行执行单,以及飞机重量,以免起飞失败撞向前方的监狱,起飞之前,副机长水部忘忧对机长说:“飞机测算重量为19922㎏,没有超过这架飞机规定的20000㎏。”“很好!符合起飞条件!”林浦烈说到。
9:10,063号班机在16号跑道上准时起飞,“V1,抬轮。”机长说到,“等一下,这个怎么起飞一半突然下降了?”机长战战兢兢地说道,“长官,我不知道!”副驾驶也战战兢兢地说道,接着飞机又降落回了跑道,此时的机组人员已经看到了16号跑道的尽头,此后又开始拉杆,但效果越来越糟糕,很快,飞机以152节的速度冲出了跑道,虽然飞机已经得到了强制性复飞,但很快又降落回来,在不平缓的草地上发生了海豚跳,此时乍厝监狱2号哨塔的某位狱警发现了异常,立马跑下哨塔并奔向刑场,但是为时已晚。
飞机已经冲向刑场,先是左翼撞上了两辆警车和一辆死刑犯运输车,接着翻滚在地上爆炸解体,在刑场上的法警战士和死刑犯根本来不及逃跑,有的直接被熊熊大火吞没,有的直接被当场撞死。
9:12,乍厝机场5号塔台一空管发现附近的乍厝刑场燃气熊熊大火,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呼叫机场消防前去救火。随后,乍厝县消防总队接到火警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当我们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的时候,我们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这哪是刑场,这分明就是露天火葬场!!” --一名机场消防官兵在记者采访时说道
由于当时的飞机起飞前已经加满了航空煤油,且赶到时火势已经失控,可怜的几十辆救火车却是杯水车薪,因此救援行动变得异常困难。
正当人们都绝望地认为,乍厝监狱和乍厝刑场要从东火炭省的地图上被抹去之时,9:15,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火势才被控制住了。
“我们在刑场上看到烧焦的飞机残骸,就意识到全机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名机场消防官兵在记者采访时说道
大火扑灭以后,人们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惊了。
“我们进入了事故现场,现场那满地都是烧焦的飞机残骸,以及法警战士和死刑犯的焦尸,惨不忍睹!!” --一名机场消防官兵在记者采访时说道
最终确认,063号班机的93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地面183人死于非命,遇难者中也包括3名消防员、15名为整个枪决现场而拍摄的记者。
海豚跳,外文名为Bounced Landing,指的是飞机在着陆过程中出现海豚式的跳跃,容易使机体结构受损。海豚跳的主要原因是:落地过程中出现阵风、风切变、低能见度等(例如1976年的东火炭航空9501号班机空难);飞机下降速度过快(例如1976年的东火炭航空9501号班机空难和1985年的红凤联合航空611号班机险性坠毁事故);机组下压操纵杆造成前起落架落地(例如1995年的罗家坡航空101号班机空难)等。海豚跳常常会震坏液压,造成空难,比较出名的就是1997年的5·8南航深圳空难。
SS601型飞机(北约代号“大无敌”),是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上沙省上沙飞机制造厂基于英国(地球Ⅳ世界观)的彗星型客机和前苏联(地球Ⅳ世界观)的Tu-104型喷气式客机制造的第一架大型民航窄体客机,也是红凤历史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于1962年9月2日首飞,于1963年7月5日投入商业服务,该机型一投入就大受好评。
现在该机型于2010年全部退役,并都进了博物馆。
由于当时正值红凤第一次严打时期,这场空难的发生不仅惊动了红凤最高苏维埃,而且还给当时刚刚兴起的航空旅游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中央政府勃然大怒,不敢相信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开着飞机来劫法场,于是中央派出航空事故调查小组奔赴现场前往调查,同时东火炭省公安厅的警员也排除了是劫机或者飞行员自杀的可能。
调查人员很快从飞机残骸中找到了黑匣子和飞行记录仪,但由于黑匣子在大火中已经被烧弯扭曲,且解析里面的录音需要一段时间,调查人员只能从目击证人中寻找蛛丝马迹。
在调查期间,警方将事故可能的原因暂时定为恐怖袭击,但根据目击证人的采访后便推翻了这种猜测,因为当天飞机起飞时目击者并没有听到有爆炸的声音。
1971年5月29日,黑匣子录音被解析出来,通过黑匣子和飞行数据记录仪给出的数据,调查人员发现,机组人员在起飞前并没有认真检查起飞执行检查单,即他们忘记把飞机襟翼放下15度,这就导致飞机起飞失败。同时调查组惊讶的发现,063航班在起飞前加满了燃油后整机重量达到25849千克,而SS601型系列客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是21036千克,超重了4813千克。超重的原因是机场地勤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和渎职行为算错了乘客行李的重量以及加油的油量导致飞机超重,这就导致了机组人员一直无法拉起机头最终导致失速坠毁。
同时,调查人员发现,乍厝监狱的选址极其不合理,乍厝县明明有很多个空地,怎么偏偏要选择在机场附近。通过调查发现,东火炭省司法厅认为把监狱建设在机场附近,可以让被运回省内的死囚可以更快的送到刑场处决,同时为了避免犯人逃狱,监狱还建设起了几座比较高的狱警哨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报告逃犯所在的位置,但同时也给飞行员加剧了极为苛刻的降落条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当时在红凤比较流行的随便找块地修建建筑的政策。这个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的城市化发展,但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减少和贫富差距。早在1968年,汶山大和族自治区南友枝省省会保山市就发生了一起因建筑公司强拆贫民窟而遭到贫民窟里面的居民投掷火弹的暴力冲突事件。
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经过红凤最高监察委员会的调查发现,在全国有98.9%的政府官员和司法机关官员在行政时受收建筑公司的贿赂,为这些只顾金钱而不顾老百姓生死的建筑公司大开绿灯。
1971年9月29日,红凤民用航空局公布了空难调查报告,机组人员在起飞前未放下襟翼,以及超重是导致这场空难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报告指出,乍厝监狱的选址极其不合理,并要求司法厅更换乍厝监狱的选址。
事后,仁爱市警察局的警察逮捕了数十名机场工作人员(包括加油的地勤、行李搬运工和安检员以及他们的主管)。
1971年11月11日,仁爱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这些人以袭警罪、渎职罪、危害社会治安罪和玩忽职守罪起诉,部分官员也被以贿赂罪、滥用职权罪等罪名起诉。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审判,1972年1月19日,仁爱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判,乍厝国际机场的地勤、行李搬运工和安检员以及他们的主管以袭警罪、渎职罪、危害社会治安罪和玩忽职守罪判处10-18年的有期徒刑,并增加了刑事疏忽罪一项罪名。部分官员以贿赂罪和滥用职权罪等罪名先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和终身监禁,没有一个是有期徒刑。
最后这些官员被送上刑场,随后被公开枪决,而在场的老百姓则拍手称快,但对一部分人来说,正义已经迟到,因为就算这些罄竹难书的贪官被处死,那些无辜的生命(除了不值得同情的死刑犯以外)却再也回不来了。
“被告人黄金波、白银贤华、郑建国、李大卫犯袭警罪、渎职罪、危害社会治安罪和玩忽职守罪等罪名,判处10~18年有期徒刑,并增加刑事疏忽一罪。被告的部分官员以贿赂罪和滥用职权罪等罪名,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和终身监禁,全案随即定谳不得上诉。以上判决为终审结果!!” --仁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文秀英
⒈空难发生以后,东火炭司法厅不得不将乍厝监狱以及监狱附带的刑场搬迁到新址。
⒉空难发生以后,乍厝国际机场被联合国国际民航组织(地球Ⅳ世界观)指出降落条件恶劣,北面是乍厝县县城众多的摩天楼和高山,南面是乍厝监狱以及乍厝刑场(尤其是比较高的狱警哨塔),对飞行员的着陆要求极为苛刻,也非常不适合中大型飞机起降,尤其是波音747或麦道公司的DC-10和MD-11。
空难发生以后,仁爱方面决定建设一座新的国际机场。1980年2月12日,南桥头国际机场动工兴建;1985年6月6日,南桥头国际机场正式建成通航,这也代表着通航了70年的乍厝国际机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3.空难的发生也使得中央政府废除了《随便找块空地建建筑政策》,同时也制定了法案,规定禁止将监狱等一切司法场所建设在离机场很近的位置。
这场空难的发生,暴露出了当时的红凤都巿设施规划极其不合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健全以及官员贪污现象严重,这场空难还被西方国家媒体(指地球Ⅳ世界观)乃至所谓的人权组织利用,成为了用来抨击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的工具,给当时那些保留死刑制度的国家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021年,这场空难被地球Ⅳ世界观中加拿大的Cineflix公司拍摄成其著名纪录片《空中浩劫》中的第21季第2集(现实中的原版为行政公务航空1526号班机空难,在地球Ⅳ版本中排在了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