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不是罗家坡天巴1路。
罗家坡城巴的一条公交线路。
罗家坡城巴1路(英语:Luochiap'o Citybus Service 1),是一条由罗家坡城巴(最早由畲侨客运于1933年6月11日开通并运营,1993年9月1日起转由城巴运营)运营的来往省会罗岛市的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及八神岭,途经中罗仔(中罗仔大道、巴西立大道)、海军部、罗岛中环(兀兰大道中)、罗岛上环、(兀兰大道西)、文礼及布莱德城。
虽然在罗家坡城巴在省会罗岛市的公交线路列表中,此路线被归类为罗岛西环→罗岛上环→罗岛中环→罗岛半山区路线,但其票价却与5B路、10路等运行于西环的流水线线路来看,并没有根据票价等级表收取较高的票价。
中文名 | 罗家坡城巴1路 |
英文名 | Luochiap'o Citybus Service 1 |
运营商 | 罗家坡城巴 |
开通日期 | 有轨电车:1928年11月5日 畬侨客运:1933年6月11日 城巴:1993年9月1日 |
所属车厂 | 仁湾车厂、盛港车厂 |
使用车型 | 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Hybrid |
起点站 | 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 |
终点站 | 八神岭 |
线路长度 | 往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10.0㎞ 往八神岭:10.1㎞ |
运营时间 | 夏令时:6:00~23:00 冬令时:6:10~23:15 |
班次 | 12~25分钟一班 |
票价 | 4.4代币 |
1928年11月5日,来往西环市场及罗岛跑马地的无编号路线投入服务,由罗岛电车营办,辅助客量甚高的电车。
1928年11月10日,由于中罗仔大道及电车沿线经常挤塞引致班次不稳,改经海达大道中及婕德大道,不再途经兀兰大道中,并延长至罗岛上环三角码头。
约1929年4月,罗岛电车分拆了一条短途路线,来往打水帝国码头及罗岛跑马地,往返罗岛上环三角码头班次为10分钟一班,往返打水帝国码头班次为5分钟一班。
1932年初,罗岛巴士路线开始增设路线编号,此路线编号为“1”。
1933年6月11日,畲侨客运履行省会罗岛市的巴士路线专营权,此路线交由畬侨客运接办,同时总站由罗岛上环三角码头迁往打水帝国码头。
1935年4月1日,畬侨客运进行大规模路线重组,线路由打水帝国码头延长至北斗洲,途经东海街、兀里大道西、兀里大道中,绕经不及川码头总站并于此站设定时点,再以兀里大道中、婕德大道、太后大道东、武吉士大道、中罗仔大道前往金文泰大道罗岛跑马地总站。巴士方面则增设二等座位,并提供二等票价收费优惠。为与电车公司竞争,由原来不设找赎的模式,改为增设二等专属辅币找回。
1935年11月25日,两边总站头班车时间由最初的6:30提早至5:55。
1939年1月1日,总站由东海街迁回不及川码头。
1939年7月1日,来回程改经巴西立大道及布兰雅大道,不经武吉士大道。罗岛跑马地开出之头班车更提早至5:00。
1940年9月1日,政府宣布批准此路线与5A路行走双层巴士,并在1941年2月开始派车。
1941年12月17日,日本全面入侵打水,罗家坡境内所有巴士线路停驶。
1946年3月初,罗家坡境内的所有巴士服务路线恢复服务,1路改由打水帝国码头开出。
1946年3月17日,罗岛跑马地的末班车时间延长至21:00。
1946年5月12日,为方便管理及将来的巴士业务发展,畬侨客运于罗岛统一码头开设临时办事处,并将当时旗下5条路线及12辆巴士集中于罗岛统一码头管理,所以当天起所有罗岛路线之罗岛中环总站由打水帝国码头迁往罗岛统一码头。此路线派车两辆,罗岛中环开出时间为8:00-21:30,每15分钟开出一班。
1946年7月7日,配合5路延长至东阳坑。此路线延长服务时间改为跑马地开08:00-21:45,罗岛统一码头开08:15-22:00,每15分钟开出一班。
1947年3月3日:原计划当日复办2路及6路,但不获政府批准,故此将原调拨的资源部分加强此线服务,罗岛统一码头开出时间改为8:10-22:05,罗岛跑马地开出时间改为7:55-23:00;每5分钟一班车。
1947年12月11日,元朗解放战役爆发,罗家坡境内所有巴士线路再次停驶。
1948年1月10日,罗家坡和平解放,1路恢复运营。
1948年5月1日,延长末班车时间为半小时。
1948年12月16日,因应5A路复办,此线延长服务时间,惟班次由5分钟一班削减至10分钟一班。
1949年6月,因应道路安全政府要求重组巴西立大道巴士站:
⒈取消前美丽呼声巴士站(位置即现罗家坡省公安厅大楼东翼);
⒉于门牌183号加设分站(原为2路巴士站);
⒊原门牌39、85、145号门外巴士站迁移至29、79、135号门外。
1949年11月12日,往统一码头方向改经法嘉大道、裕廊大道及婕德大道。
1950年5月1日,提早首班车时间为35分钟:打水帝国码头为7:35;罗岛跑马地为7:18。
1950年10月24日,延长罗岛跑马地尾车时间至22:33。
1952年11月26日,因海达大道中东段由打水帝国码头至婕德大道西行线翻修全线封闭,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由太后大道东起,改经兀兰大道中及马林台大街。加停罗岛银行(即今日丰满大厦外)。
1952年12月27日,由于海达大道中修路工程以致马林台大街不能直达打水帝国码头总站,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不再途经马林台大街,改经克兰芝大街及海达大道中返回总站。
1953年2月10日,打水帝国码头新巴士总站于10:15开放,路线随即迁入。另同日起,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恢复由太后大道东起,途经法嘉大道、裕廊大道、婕德大道及海达大道中的原来走向。
1953年2月16日,原于跑马地电车总站之巴士总站迁入今天罗岛跑马地(罗岛下段)总站。
1953年2月20日,省交通局重组宏茂桥一带巴士站:
⒈泽拉邦山大道与台顿大道交界东行石碑之巴士站取消,新站设于泽拉邦山大道君子会馆(今君子大厦)外;
⒉泽拉邦山大道近巴士站取消。
1953年8月13日,台顿大道及金文泰大道交界的过山巴士站取消,新站设于金文泰大道165号。
1953年8月17日,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驶离跑马地总站后,绕经成和道、景光街及山光道前往黄泥涌道。并增设下列各站,所有乘客均可原车前往以下车站均须加付车费: 成和道与景光街交界近跑马地街市及景光街近山光道交界。
1953年12月10日,延长打水帝国码头开出尾班车约半小时至22:45。
1954年9月16日,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绕经亚兴大道、华光坊、东升大道、亚兴大道及盛天大道,才返回景光街原有路线,并在沿途新增六个车站:盛天大道49号、盛天大道71号、华光坊、东升大道、盛天大道73号对面及盛天大道55号对面。
1956年8月18日,为疏导太后大道近汤申船坞一段的交通,由14:00起,取消西行线近春叶兵房(即今达利大厦对面)及军营货仓(即今罗岛太古广场外)两个巴士站,新增一巴士站于汤申船坞对面(即今省最高人民法院外),并实施局部时间暂停使用,时间为夏令时8:45~9:15及13:00~13:30和冬令时17:00-17:15,此站亦为罗家坡省首个部分时间暂停服务之巴士站。
1957年12月15日,配合新未来码头启用,往罗岛跑马地方向于大厦对面增设一巴士站(即今兀兰大道中大会堂巴士站)。
1958年9月14日,为兴建罗家坡省首条行人隧道贯通未来码头至裕廊大道,未来码头外一段海达大道中改为单程东行,秉定大街改为单程北行,婕德大道改为单程南行:路线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由太后大道中起改行秉定大街前往干诺道中,不能途经法嘉大道、裕廊大道及婕德大道。
1959年3月23日,由于隧道工程期间交通经常严重挤塞,省交警部门延长婕德大道只准南行措施,往打水帝国码头方向,由太后大道中起,回复途经大道及裕廊大道,但改用会所街前往兀兰大道中。
1959年4月1日,由罗岛跑马地及打水帝国码头开出的尾班车时间分别延迟至23:38及0:08。
1959年4月10日,打水帝国码头巴士站更名为解放码头巴士站。
1960年1月1日,总站迁往多美歌大街,以纾缓解放码头总站挤迫情况。
1961年4月1日,来回程改经海坞新路(6天后命名为明地大道)及高士打道往返布兰雅大道,不再途经婕德大道、太后大道东(今属海军大道)及巴西立大道。新设车站于海坞新路近海军大道兵房、海坞新路与军器厂街交界处(分段车站)、大巴窑大道六国酒店门前及布兰雅大道近班达大道(即丁宜大道)四处。
1962年初,罗岛跑马地总站由亚兴大道口迁往东升大道,并易名为“罗岛跑马地(东升大道)”(城巴接手后改称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总站至今)。
1968年2月18日,配合兴建布兰雅大道天桥,来往大巴窑大道及布兰雅大道之间绕经巴西立道及分水大街。
1970年6月18日,配合兴建军器厂大街天桥,往跑马地方向改经棉花路、海军大道及巴西立大道,不再途经明地大道及大巴窑大道。
1981年3月23日,罗岛中环总站迁往罗油码头。
1986年8月18日,罗岛中环总站迁往沈氏大街;往罗岛中环方向改经海军大道及兀兰道中,不再途经明地大道。
1993年9月1日,1路运营权由城巴接办,是第一批由畬侨客运手上接办的28条路线(26新里程)之一;同日起,提升为全空调服务。
1995年1月15日,往罗岛跑马地方向改经重新定线后的体育道进入金文泰大道,不再由台顿大道右转入后者。
1996年5月31日,罗岛中环沈氏大街巴士总站迁往民吉街以北近HFR明罗铁路罗岛站和罗家军快铁干线罗岛站的通风楼的位置。
1999年初,受道路工程影响,往罗岛中环方向曾改经毓秀街,不经铜盘街。
2004年5月31日,与罗家坡城巴5A路合并,由罗岛中环延长至布莱德城(索美塞湾),罗岛跑马地至罗岛中环一段大致与原有路线相同,后经兀兰大道西往返索美塞湾,并降低全程收费及取消所有分段收费。当时此路线与5A路各自保留独立编号,但两者之行车路线与沿途车站完全相同,并采用综合时间表,两线巴士相间开出。
2004年6月28日,总站迁往布莱德城,以减轻索美塞大街的挤塞问题对车程的影响。
2004年8月22日,增设与M47路的转乘优惠,以配合M47线总站由罗家坡省海军部(西)迁往罗岛中环(罗岛站)。
2004年11月28日,应广大居民要求,1路及5A路所有班次统一称为“1路”。
2005年8月16日,增设与R11路的转乘优惠。
2013年5月12日,1路往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方向于罗岛跑马地(罗岛下段)总站增设中途站。
2015年5月10日,1路由布莱德城延长至八神岭,并增设与10路的转乘优惠,以替代当日起停办的5路。
2018年2月12日,增设实时抵站时间查询服务。
序号 | 车站名称 |
1 | 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 |
2 | 华光坊 |
3 | 庆元街 |
4 | 山庄大道 |
5 | 铜盘街 |
6 | 安养医院 |
*7 | 跑马地马场 |
8 | 坎贝拉 |
9 | 新丰酒店 |
10 | 欢乐里 |
11 | 台顿球场 |
12 | 巴迪大街 |
13 | 太古广场 |
14 | 红凤银行大厦 |
15 | 亚逸广场 |
16 | 中环街市 |
17 | 多美歌大街 |
18 | 西罗城 |
19 | 太后大街 |
20 | 全胜街 |
21 | 正义街 |
22 | 水街 |
23 | 山道 |
24 | 布莱德城游泳池 |
25 | 海市街 |
26 | 团结新楼 |
27 | 诺维娜大道 |
28 | 西亭阁 |
29 | 罗岛城西垃圾站 |
30 | 多爱赛马会宿舍 |
31 | 八神岭径 |
32 | 八神岭 |
序号 | 车站名称 |
1 | 八神岭 |
2 | 八神岭径 |
3 | 多爱赛马会宿舍 |
4 | 罗岛城西垃圾站 |
5 | 西亭街 |
6 | 西城街 |
7 | 维斯达大街 |
8 | 索美塞湾公园 |
9 | 砂拉越大街 |
10 | 布莱德城游泳池 |
11 | 山道 |
12 | 嘉兴街 |
13 | 西环派出所 |
14 | 正义街 |
15 | 东海街 |
16 | 班贾尔大街 |
17 | 永平中心 |
18 | 永恒银行总部大厦 |
19 | 甘榜勿洛大街 |
20 | 东的太后雕像广场 |
21* | 山亚大厦(仅节假日停靠) |
22* | 裕廊花园(仅节假日停靠) |
21 | 海军部地铁站 |
22 | 军器厂街 |
23 | 丹戎禺大道 |
24 | 义顺大道 |
25 | 尼街 |
26 | 乐富里 |
27 | 快活大道 |
28 | 巴督大厦 |
29 | 罗岛跑马地(罗岛下段) |
30 | 迅雷街 |
31 | 升学楼 |
32 | 华光坊 |
33 | 罗岛跑马地(罗岛上段) |
1路早期使用有轨电车车型,随后改为普通公交线路以后产自英国的巴士车型,到罗家坡和平解放以后改用前苏联制造的单层巴士,至红英建交以后再次使用英国的巴士车型。
布莱德城站、罗岛大学站、狮子岩站、罗岛上环站、罗岛中环站、海军部站
1973年11月5日,1路的一辆白水箱巴士行驶在解放码头附近的路段时,因水箱中的水不足导致车辆爆炸起火,造成5人死亡,11人重伤。
1998年8月8日,1路的一辆利兰奥林比安在金文泰大道行驶时,因为躲避突然窜出来的一辆私家车而冲上人行道,并撞倒了21位路人,其中15人当场死亡,2人送医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