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53-58年出生 |
此条目的设定成分较高,可能含有小说等不大符合一般Wiki条目内容的内容,待补充。
保留部分版权。本作品可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CC BY-NC-SA 4.0)许可协议下使用。
谢晓晴,女,容新初等中产阶级家庭的一员,正和54年(西历2001年)9月29日出生于善溪大宁人民民主国桃江省昌吉市,汉族(母亲孙慧梅是桃江省昌吉市人,父亲谢自强是桃江省昌吉市清乐县人;父、母亲均为汉族),后因家里老人身体原因无法照看孩子等原因,三岁时随在容新工作的父母来到容新定居。手工、动漫、同人绘画/文、玩偶爱好者,手工制作视频up主,璎珞樱落账号“狗狗小贝”(粉丝1316),在(地球II世界观中的)晶拓香融上发自己画的同人绘画或写的同人文,赖书主要发一些医学生学习、生活日常,以及二次元番剧混剪、家庭手工DIY、绘画过程速览、番剧作品分享和自己的小说解析等内容。
目前是淡竹乔治大学(容新)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学校行课期间在校内宿舍居住,通常每个月回家一次且基本在假期回(如果当月没有假期就找一个普通的周末回),与父母一起居住在容新塘下区小山丛桂轩小区。
正和54年(西历2001年)9月29日,谢晓晴出生在桃江省容新市的一个初等中产阶级家庭中,出生当时,她的父亲是容新美联华纺织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工(现已逐级晋升至技术骨干,拥有独自带组和领导团队的权限),母亲是昌吉市立第一医院内科大区的主管护师(现已辞职并入职容新市第二医院,获得副主任护师职称)。
正和57年4月,为了获取更多更高收入的机会以照养家庭,用更好的经济条件给刚出生的谢晓晴一个更美好的童年,加之提升孩子受到的教育质量、拓宽家庭的未来发展道路,恰逢容新市第二医院正在招聘护士,母亲投递了简历并阐述了自己的特殊情况,很快就通过了医院的考核可以入职。而后,其辞去在昌吉的护士职务,到容新买房交了首付(他们的家庭分配房位于昌吉,当时谢自强夫妇并不想把这套房子卖掉)并迁移了谢晓晴的户籍。9月,谢晓晴根据容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划片上学”安排,进入容新童梦港未来幼儿园就读。
正和61年9月,根据容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划片上学”安排,进入容新黄蜂路小学就读。
正和67年9月,由于家庭经济能力允许,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在本人均通过考核的情况下,父母决定入读学费更高的私立初中——容新百盛培元中学(位于容新市塘下区),并愿意为此承担每年44000 MZB的高昂学费,而放弃根据容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划片上学”安排分配的容新曹杨中学就读。
正和70年9月,通过善溪中考考入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裸分544分(语文104分,数学105分,英语112分,科学151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84分按50%计入,体育30分),被分在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7级12班。
正和73年9月,通过善溪高考、善溪统合地高校三位一体考试考入淡竹乔治大学(容新)动物医学专业,裸分587分(语文126分,数学104分,英语128分,化学85分,技术87分,生物82分按70%计入)。
正和74年4月,响应国家号召接种了善溪生物灭活疫苗(Vero细胞)第一针,此后又相继接种了第二、三针。
正和75年12月20日,谢晓晴的COVID-19快速抗原测试结果为阳性。12月22日,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经全基因组测序正和75年12月29日报告,她感染的是奥密克戎XBB变异株。
从初二下学期接触到(地球II世界观中的)当时新发布的番剧《在下坂本有何贵干》和突然爆火的二次元偶像企划《Lovelive!》开始,谢晓晴就接触到了“萌腐宅”这个她曾经不太会关注的领域。然而,就在那一次偶然的接触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领域很感冒,于是便迅速陷入其中,将原本花在手工小物件上的时间转移了大部分到二次元上面,自此,二次元文化逐步开始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期,她对二次元的关注以动态视频作品(动画、番剧、动漫电影)为主,加之内向、“社恐”的她那种对休息时间出去玩没有任何兴趣、只喜欢窝在小房间里或者躺床上睡觉的性格,原先只能靠做手工、看课外书、打打小游戏和刷贴吧/论坛等单机娱乐方式的她突然发现一种能够让她沉醉到里面去的东西,在课余时间跟着“可爱”的画面一起,被丰富的剧情、风格与传统影视作品截然不同的画面背景、优美的人物立绘所吸引,还不用受到传统影视作品依旧以现实画面作为展现媒介,即便在欣赏的时候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束缚,可以从三次元世界中直接一跃而出,进入到另一个毫无现实存在感、完全不用面对繁重的课业和社交(尤其是她最讨厌的负面社交——也就是不喜欢的人还必须每天都看到)压力的平行的二次元世界,在学习压力日渐增大、叛逆心理达到客观上的顶峰的初三时期成了她另外一种消磨时间、转移学习压力的方式。当然,在那个时候,由于她父母给她的零花钱不多,开通视频软件会员剩下的余钱,她更喜欢买一些零食、饮料等“饱饱口福”,而不是买一些只能看不能用的东西,因而那时候她并没有收集杂志和周边的习惯,家里也几乎没有二次元有关的物料(是的没错,连海报和贴纸都没有),了解二次元的主要方式,一是关注璎珞樱落的一些二次元偷跑up,还有就是自己加的一些二次元QQ同好群,关注群里的消息。
到了高中时期,学习压力变大,空余时间慢慢变少,尤其在高一下半学期期中考结束后,学校组织全体同学们开始全力以赴备战即将于本学期期末进行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门课的学业水平考,不仅每周的所有自习课都被取消,还要在5、6两个月的每周日下午返校进行学考模拟(甚至每周三四五下午还要各模拟一门),本来动作就比较慢的她愈发写不完作业,自然不再有那么多课外时间看番剧和了解最新企划,也少有空闲时间欣赏海报和周边作品,更没时间上(地球II世界观中的)淘宝、京东等平台下单自己喜欢的海报、贴纸、立牌、手办等周边作品了。自那时候起,她了解番剧的只在寒暑假双休节假日的时候会把一部番仔细的看完,每天追更新剧集+时不时地点开一下璎珞樱落、香融等二次元同人分享平台,随时关注发布的番剧更新、周边预售信息,并在自己喜欢的周边发售的时候综合考量自己的经济实力,如果手头零花钱有的多,就把它买下来;其它时候,她只能空闲下来打开看看,番剧根据网上的推荐,只看其中重点的剧集,抢购周边那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在休息时间捡一些“别人嘴里的剩货”——众所周知,真正优质的谷子肯定在发售的第一时间就抢完了,剩下的谷子没人抢也自有原因所在,她肯定也看不上,所以最后她也没能收到多少;高二上学期时,由于她结业的科目相较其它一部分同学多,因而获得了每周三节自习课的空闲时间(当时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7级年级组规定,该年级学生每有X+1门非选考科目通过学业水平考,该学期可以获得3X节自修课),那段时间她对番和二次元领域的关注短暂回到了高一上和初中时的模式,而后繁忙的高二下和高三期间,她对番的关注又少了很多,除了刚入坑一款新的二次元游戏的那十几天到半个月(例如高三下入坑地球II世界观中的游戏《明日方舟》的时候,详见下方“饮食与娱乐偏好”板块),她因为被它吸引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在这上面以外,其余时间还是高一下学期时对待二次元的那种模式。也正是这段时间,由于看番的时间相对比较少,所以她选择“好看的番”的标准也日渐严格了起来,只要主角做过一点点在她看来无法接受的事情,她就马上“路转黑”,弃番去寻找下一部了——虽然她对这个“无法接受”的容忍标准比较高,例如NTR、病娇行为都能接受,但如果主角出轨、绿了自己对象等,就触碰到她的“雷区”了。此外,高中时期,她看番的口味相对纯洁(虽然到现在也是如此),只看表番,不看里番。虽然到了大学时间充裕了很多,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到了更新的高度,但是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她并不是所谓“腐女”,男女和百合感情线的番看的更多些。至于感情线是be还是he嘛……只能说,如果一部番最终be,她立刻对其路转黑,并且以后再也不会打开它看。
高考考完后,已经年满18周岁且不再因为课业原因被“禁锢”很久,有了大量时间的她正式开启了全方位追番模式,不仅关注的番剧消息up主和群聊在一个学期内“爆炸式”增多,有了生活费,每个月吃食堂和学校周围的低价“学生特供”餐饮,再去掉充值会员还能剩下不少钱的她,也有了更多的“闲工夫”和“闲钱”购买周边。最开始,她不太清楚自己喜欢的周边样式,因此对每一种都是先挑自己最喜欢的番,只买少量的小物件测试一下自己的感觉。而后,可能是一直喜欢做手工的缘故,她逐渐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贴纸和小的立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角色,她对它们都完全没有抵抗力,刚买到的几天主打一个“爱不释手”,甚至每天都要从柜子里拿出来仔细端详欣赏一番,擦擦表面的灰再放回去。
啊啊啊啊这个立牌太卡哇伊了!!!我狠狠舔屏!!! ——谢晓晴,正和74年(西历2021年)5月在学校宿舍里拆开她钟意了很久的番《待定》的主人公的立牌快递的时候
另,在说完这句话后,她马上拍了这块立牌的照片跟单妍分享,还发了条有关它的朋友圈(小编注)
手办和海报、绘本,她相对来说没那么喜欢,有些觉得太大、太贵,有些觉得做工不好、制作和绘画水平令她感到不满意,难以收藏或者没有收藏价值,因此购买的也比较少,这样的东西收藏柜里仅有不到十件。现如今,她最喜欢的手办也只是正和73年11月购买的初音未来而已,以她自己的话说,别的手办,她根本称不上感冒,甚至柜子里有哪些手办她都记不清,这与她能够熟练说出来最近三个月甚至半年内买过哪些贴纸和海报完全相反。不过她和许多“死宅”一样,有了新欢就会抛弃旧爱,看到一部新的她很喜欢的番,她马上就开始疯狂收集这部番的谷子,此外,大学以来,她更倾向于看主人公偏M向的番,其次是女主傲娇向和男主高冷向,后者之中又更喜欢“高冷人设谈恋爱撒娇”的剧情。
哇好吃 ——正和74年11月谢晓晴评价一部番的高冷女主谈恋爱很粘人的剧情
正和74年(西历2021年)9月,换了新手机和新电脑后,因为“习惯了手机的触屏方式操控后,就懒得滑动鼠标操作电脑了”,她顺便买了一个新的平板单独用来看番。然而,看着看着,她经常觉得自己看的番“意犹未尽”,在她还非常想继续看后续的时候就大结局了,这经常令她十分难受。于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看番时留下的遗憾,她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在香融上收藏了很多其它大大编写的故事续集同人漫画/小说作品,跟着璎珞樱落上的一些视频学习了画画技术,开始自己当画师,根据自己对剧情的理解和想要看到的接下去的内容用平板画出来,每到自己二刷、三刷的时候,觉得“意犹未尽”了就翻出来看,画了一些作品以后,她开始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自己的作品也发到了璎珞樱落、香融、Instagram 3C等社交、作品分享平台上,当起了“产粮太太”,她的作品也获得了不少网友点赞与收藏,其中有一部续集作品获得了合计超过680的点赞、收藏,还会把一些绘画作品的制成过程速览视频,连同一些绘画技巧、经验的介绍与分享一同,上传到璎珞樱落视频对于一个新人的业余创作者(甚至动物医学专业的繁忙)来说,称得上是奇迹。
除了二次元以外,她的另一大爱好就是DIY,甚至可以说她喜欢上自己做手工的时间比二次元还要早很久。谢晓晴的父亲从事纺织行业,每到双休日经常会从工厂里带回一些一周剩下的各种颜色的纺织边角布料给孩子玩;母亲作为医务工作者,工作繁忙、休息时间不固定,通常很少能在节日时候陪伴她(有时连除夕夜都要值夜班,只剩她和她父亲一起过),为了丰富她的课余生活,让她不要在完成作业后沉迷于电视、电脑和手机,就会从医院里给她带回一些没有拆封的纱布、剪刀、胶带等用品(全程无违规及违反传染病不扩散原则操作,上述物品在容新的医院里近似等同于不要钱)让她在课后自己鼓捣、摆弄,这是她喜欢做DIY的开端。
再后来,由于刚来容新时她们家居住的民三新村是典型的老小区,内部道路狭窄、人车秩序混乱,物业与基层自治管理不善,邮报、快递、便利店进货等车辆交错穿插,货车视野不加叠加狭窄的小区道路、电瓶车“横冲直撞”,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小区不少地方排水不畅、垃圾桶时常装满溢出、总合垃圾站附近苍蝇飞舞、臭气熏天,给小区带来了极大的卫生隐患,为了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一直不太敢信任“父亲带娃”“老人带娃”的母亲附带了医务工作者特有的“安全性敏感”加持,不怎么愿意让家里老人和她父亲带她在小区里玩太久,更不放心她下去和小区里的同龄孩子一起玩,认为这样出意外且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概率会“指数级上升”(即便是父亲、家里老人陪着一起下去在旁边看着,孩子玩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这样也不行,即便可行,谢晓晴也未必会因为家里人在旁边看着,没办法“放开手”玩的开心、自在而不同意),所以谢晓晴小学时的空闲时间,除了极少数时候父母一起带着她去环天湖、东沙咀玩了几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宅”在家里度过的。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到二次元的她,消磨时间的方式也就是看杂志、画画、做手工而已。到了初高中,母亲终于允许父亲带着她或者她自己和同龄人一起出去玩了,但从小已经养成习惯,现在让她出去玩她反而不太能接受了,DIY这个爱好也就一直跟着她到了现在。初中开始,她有了自己的零花钱,开始各处买一些父母不能提供的DIY材料(这时候她父亲的工作已经晋升到了管理层,很少接触一线生产端的机械设备了,每周带回来的废弃纺织布料也不算多),例如针、线、镊子等。从那时起,她制作的手工作品开始由原先单纯的胶水工艺向纺织、编织工艺转变。然而,纺织、编织工艺相对来说耗费的时间和产品制成的周期更长,加之课余时间的减少,半个学期,至少两个月,才能产出一件作品,并且都是诸如小猪佩奇钥匙扣之类的小物件——这其中,也有些作品因为她的编织技术刚刚入门,做了后面的步骤,前面缝、编好的又因为当时没有抽紧或者其它各类原因而脱、散开了,所幸其中有些还能重新缝上,而剩下的还有一些也很倒霉——因为后面已经缝制完成,前面的一旦散开就再也没有可能缝上了,因此最后只能借助布料和胶水完成,甚至有几次用上了她收藏的手账胶带——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美观的作用(逃)。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转变也算是她对织线手工爱好的开端了。
大学开始,她有了比较多的钱用来购买DIY的材料和设备,也不再需要担心学业问题(期末周除外)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做手工。这时候起,她做手工的形式也丰富了起来。针线、棉花、布毯等材料开始出现在她的手工中。虽然她早期的布艺技术并不那么完美,对于编织作品的针脚处理最开始总是掌控不好度,经常无法控制针脚的长短,早期的缝制作品用她自己的话说就像是“被狗啃了”一样;虽然她操作针线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视野盲区里运针的感觉,手不知道被针扎了多少次,结痂结出了很多老茧,最严重的一次还去了医院打了破伤风,但她的手工技术总算是逐渐有所进步了。到现在,她基本都能处理好这些问题,边缘针脚整齐划一,视野盲区运针也日渐熟练,还缝制了雪王钥匙扣、内填棉花的绒毯不倒翁娃娃等。大二下学期自学了毛线编织,暑假里织了一条棕色的皮卡丘围巾,拍照上传后收获了朋友圈的一片惊艳与赞叹。
小编: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她能沉下心耐心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其实反而刚好说明她对制作手工“爱得深沉”……
好像一直都很摆诶……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大考之前的“临时抱佛脚”,似乎不太有人记得她有“卷”起来的时候。初、高中时期的小考、周测、单元考等,她考前都不会复习一眼,写完作业就开始干学习无关的事,享受生活。直到期中、期末考和中、高考模拟前,因为成绩要排名、会发短信给家长,以及具有志愿填报的参考价值(尤其是中考,桃江省的中考需要在考前填报志愿,没有中考成绩和名次,因此模拟考的名次就成了很重要的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她为了不要考试出来成绩太差被家里人批评,也为了能够准确掌握自己的水平,以免填报志愿时填的过高或过低导致滑档或亏分,所以会拿出课本和试卷,仔细看书本上边角料的知识+复盘一遍自己做过的错题,确保再做一次不会再做错/不会做。这样的日子虽然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并不满意,他们当然希望孩子不要只满足于学校给所有学生制定的要求,而是要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意识。
她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学校里一直都挺用功、很勤奋,但是她对学习不怎么上心,因为之前跟您说过,她的基础不是很扎实,所以她现在的努力基本只能是将将好弥补她基础的程度。初三开学以来我们老师在每次大考后总共把她叫过来聊了三次,但是孩子在学校里也没怎么和我们老师透露她将来想考的学校,您家长这边的话,还得多关注一下她的能力极限和学业目标,如果您接触到了她的真实想法,也欢迎您第一时间和我们老师沟通,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另外,孩子的目标如果是还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那她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学习上。当然她现在是在补基础的阶段,提高效率确实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还是希望她能够把基础知识尽可能尽早都补上来,不然后面初三下半学期的知识更难孩子学起来就会更费劲。 ——王作国(谢晓晴初中的班主任、数学老师)
也正因如此,她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是“温吞水”,没有特别好,但也没有特别差,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年级60%-70%左右(高二上学期,凭借比一部分同学少一门课、多三节自习课的优势,排名稍微往前进了一些,但到高二寒假又开始略显颓势,高二下期中考又回到了高一的水平),若是根据上一届的特控线上线率,那她的分数一直在边缘线上徘徊,很少有几次能超过特控线。高中时期,因为试卷实在太多,有整齐堆物强迫症的她不习惯每次大考之前都要翻那么多试卷找错题,因此有了整理错题本的习惯。十多年DIY手工的经验,她的错题本也做的十分精致,上面用了各色不同的笔标注了题干中的关键词、解题点、关键步骤、易错步骤等内容,但几乎没有哪一次不是“整理完之后就束之高阁”,除非在大考前否则从来不会看。然而,每次她考完试之后,她依旧会坚信“接下来一定要在平时多看看错题本”(尤其是她因为考得不好而emo的时候,会发了疯一样的整理错题,想着“我一定要后面好好看,不要再考的那么差;但是在这样emo过后,她第二天,最多第三天就恢复了原来的摆烂样,依旧每天写完作业就开始吃喝玩耍、享受生活,至于前几天辛辛苦苦整理的错题本?什么都不看!狗才在不是大考前的时候看错题本!)。到高三开始,她意识到了这一年的重要性,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和高考“打自己个措手不及”的害怕,自愿把原来不少的空闲时间花在学习上,周末增报了好几科辅导班,英语写作、生物,甚至她到高三上开始突然略显疲态的信息技术,也害怕高考出现什么意外而报了辅导班,以此来督促自己刷题。当时她报的辅导班达到了小学以来的空前规模,6科每科都报了至少一个辅导班,这应该也是她这么多年来最接近“卷”的一次。
高考考完后,她又重归了“躺”的状态,高考考完和大一的暑假,许多人在实习/打工、学车、考驾照、学语言的时候,她基本都躺在家里玩手机、看番、做手工,把这几件事情都做到不想做了为止,大一上学期的感恩节假期,她还因为想做的事都做完了,实在是没有事情要做了,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好无聊啊……”,马上就引起了大量同为大学生的好友的共鸣。当然,平时不学,期末考前肯定要学一下,不然真的过不了了会影响到毕业,所以她在期末考前还是会像其它大学生过期末周一样学习的,早上六七点起来复习,晚上看到十一点睡觉——倘若第二天要考试,那就不睡觉了,通宵复习。当然,她也是大学生,所以其它大学生经常有的“看书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总想玩手机”的情绪她也会有,但她自己明白再不复习真的有可能要挂科了,所以她只能坚持着复习完。好在她高中时生物基础不错,再加一直以来喜欢动物,积累的动物基本生理知识以及对这方面知识的敏感程度和悟性都还可以,因此就通过期末周的突击复习,除了一两门专业课以外,其它科目都过了,且成绩还过得去。
如果不算二次元和手工艺DIY的话,她的兴趣爱好其实不算多。如同前文提及她“宅”的性格,电影院看电影、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一切需要出门的东西,除了约会可以和男朋友独处,过浪漫的二人世界以外,其它时候她都不喜欢去。即便是自己在家里看(点播)电影、电视剧、小说她也不喜欢,而是更喜欢宅在家里或者寝室里,窝在自己的小床上看番、美食或DIY手工vlog和(地球II世界观中的)生活大爆炸、令人心动的offer等实景真人秀综艺。
因为基因原因没办法吃香菜,但中餐除了西蓝花和花椰菜以外没有什么忌口,且各种辣度皆宜。喜欢吃螺蛳粉,比较喜欢吃煎鱼、炸鸡翅(含蛋黄鸡翅)、干锅土豆、煎豆腐等制成的时候需要经过油的菜式(但她一点都不喜欢吃油!),爆炒花蛤一类的也还行,清炖的就免了。不吃包心菜,不吃太油的菜式,不吃盛式炸鸡(肯德基黄金鸡块、鸡米花等吃不出太多油的无所谓),清溪式炸鸡、烤鸭、白切鸡不吃皮,红烧肉不吃一点点肥肉(只要哪怕有一点点,她都不会吃)。不怎么吃内脏,极度厌恶肥肠粉和猪肝;鸭肠还能接受,但是认为那只能用来“下火锅涮”,而不能制成别的菜式;腰花不接收单独成菜,只能加在面或者盖浇饭里,好吃与否则要看厨师的手艺。喜欢吃容帮面食,拌川、片儿川、腰花面、虾爆鳝通心粉、韭芽炒年糕等好感度都不错,但阳春面、清汤挂面的因为完全没有味道,通常不会被她选择。
甜品、冷饮中,谢晓晴喜欢奶油(含植脂末,下同)含量比较高的,蛋糕和面包中选择蛋糕,冰棍和雪糕中选择雪糕,奶茶喝果茶中选择奶茶(蜜雪冰城和7分甜除外,前者只喝杨枝甘露、蜜桃四季春和大王奇异果,后者只喝杨枝甘露;此外喜茶、奈雪等靠做茶饮起家的奶茶店,她也选择喝茶底的饮料)。正和75年(西历2022年)上半年海苔肉松小贝在善国爆火以来,她一直都特别喜欢吃,几乎算得上是她每次逛面包、蛋糕店或是在外卖APP上下单时的首选,对它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然而,在拿铁和美式中,她却成了“奶油的叛徒”,不仅是美式的狂热粉丝,甚至完全不喜欢喝奶茶。大学以来,她几乎喝遍了学校和家周围的几乎所有美式咖啡,除了三九严寒天喝热美式外,其余都喝冰美式,并且对其中的加料几乎是“来者不拒”——橙C美式、薄荷冰美式等,她每种都喝,除了原味美式以外。但也有一些食物,诸如草莓塔、热奶宝、抹茶毛巾卷、铁板豆腐等,在她看来比较“智商税”,每次只要出现她都会敬而远之;此外,除了初高中时为了提神而喝咖啡时,因为购买不便而被迫选择速溶咖啡外,其余时候她都选择喝现磨咖啡,认为速溶咖啡“失去了咖啡的灵魂”。
与不少同龄人着重或主要喜欢同一种风格的衣服穿搭不同,谢晓晴的穿搭风格会随着季节、温度、天气的变化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其中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不一定是追求舒适、美观,只要符合自己那天对着装的想法就行。
郑宜楠(谢晓晴的本科室友):你的穿搭风格一年四季都在变诶……而且变的,至少乍一眼看上去,就是说也没什么规律
谢晓晴:啊……是的吧,挺正常的,因为我穿衣服就是看心情的,这段时间心情好喜欢这种风格,过段时间换一种心情风格就换了和天气、温度、景色什么的,其实没太大关系啦哈哈哈哈~这些可能就影响我那天要不要化个妆什么的~
郑宜楠:那就是……穿的舒服就行(?)
谢晓晴:不不不,舒服什么的,那重要吗?关键是要看心情!心情好,最重要!
——正和75年(西历2022年)10月的一次寝室聊天
一年当中,夏天和早春、晚秋,她喜欢穿款式偏宽松的衣服:
冬天、正春秋季,她喜欢穿款式偏紧或者适中的衣服:
虽然谢晓晴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但与其它医学生一样,她不认可“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穿法,不太喜欢冬天穿裙子(但最初她其实在重大场合需要正装出席的时候有过以这样的穿搭出场的念头),尤其是在正和75年1月穿着灰色百褶裙+光腿神器+黑色长筒靴出席延期举办的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7级12班第一次同学会,在下了地铁走回家的路上被阴冷的夜晚吹的膝关节痛,此后很少再选择这种穿搭。现如今,她穿裙子也一般都光腿穿(虽然身为二次元,但她并不很感冒番剧里的日式裙子穿法),不加小腿袜,只有在早晨稍显寒意而可能是受初中校服款式的影响,她选择衣服偏向喜欢深色、暗色且饱和度比较低的衣服,尤其是夏装(秋装还是有不少浅色、高饱和度色的衣服的,比如白、粉、鹅黄、米黄、浅棕或者卡其色,这些颜色的服装主要集中在卫衣和针织衫上),几乎都是黑、藏青、墨绿、酸橙、棕色。
高中以前,根据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规定,谢晓晴留着当时普通学生非常流行的无刘海高马尾发型,高考结束后换了披肩发,一开始是纯黑色,大一下学期刚开学时“随大流”尝试了一下染发,而后屡次尝试,最终在黑色系里确定了最适合自己的发色——栗色、杏色或黑色中稍带棕/金色。正和74年(西历2021年)6月,根据璎珞樱落上的教程剪了一个视觉效果极佳的齐刘海。现在的发型是金棕色披肩长直发,齐刘海、看心情扎马尾,长度大概到后背中部,大约55cm。
截至目前,谢晓晴总共有过两段感情经历,但前前后后都毫无波澜,没什么值得称道的特殊经历,反而更像是典型的学生时代的青涩爱情。
男友是高中的同班同学何锐达。高一时,两人的座位位于斜前后角,由于两人的性格都很内向,军训的时候都没认识什么人,看到下课很多人都坐在座位上,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和距离比较远的同学聊天,于是和她的同桌邹婧芸,以及后桌何锐达、夏梓余聊了起来。那时候,他们几乎都是“摆烂”的性格,下课后一点都不想碰学习上的事情,聊天的内容都是一些琐碎见闻,或是分享自己看过的番、剧、电影里面有意思的桥段。就在那时起,两人冥冥之中似乎产生了一种对对方的依恋,即便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后座位被移开,和夏梓余关系还不错的单妍作为谢晓晴的闺蜜,也经常拉着她和夏梓余、何锐达一起聊天,有时班里放电影、活动课、老师不管自习课换桌,他们也会换到一起去或者一起去活动(乒乓球、羽毛球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一边看电影、写作业、活动,一边聊天。每年运动会、春秋研学时,他们几个人也会坐在一起。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二,彼时的他们,早已完全习惯了对方存在的日子,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他们该怎么面对有可能的“走散”——显然,那时的他们必然坚定的相信“如今的即时通讯手段那么发达,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断开联系,见不着面?不是问题!”,而不相信会有更坏的结局,当然他们也不敢往坏处想。
高考结束后,因为过于内向,不好意思约对方和共友一起出来玩的两人突然开始担心互相再也见不到了,害怕高考前的最后一课成了他们在私人场合的最后一次面对面聊天,于是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其实是喜欢对方,但最终没有人愿意开口说出这句话。两人私下里也曾经找共友聊过这个问题,预估过未来的可能性,但别人给的回复,无一例外是希望他们能够“线下见一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明确向对方表达出来。二人的共友也曾好几次把他们约出来,但社恐、内向的他们不是其中有一方或两方拒绝,就是两人虽然是都出门了,但最终没有什么成效,两人都因为害怕被对方拒绝而“连朋友都做不成”,从来没有向对方表露心意。到了容新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7级12班毕业旅行时,下车后也时常和共同好友凑在一起聊天的两人终于抵挡不住心理熊熊燃烧的“爱火”,以何锐达先开口表白,谢晓晴答应后以表白相回应为标志,两人最终正式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在一起了。
然而,在一起过了热恋期之后,因为他们都有些内向、社恐、不怎么主动,两人之间互相交流的时候和话题都骤然减少,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失去了交流的欲望”。虽然两人都有在网上学习一些“情侣要维系感情的必要分享欲”的知识,但他们的性格注定了他们不太可能有太多的分享欲,导致他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一个话题三句话以内结束,有时候一天都聊不着一两句话,根本无法及时交流想法,最终还是在正和74年(西历2021年)10月走向了分手。
男友是她母亲的同事,容新市第二医院内科大区护士郑来喜的儿子阎锦同,两人最初在正和74年12月的科室圣诞聚餐上见面,当时科室里的医生、护士分别坐了几桌,而与他们一同前来的晚辈则单独分了一张桌子就座。两人因座位相邻外加都有点内向、社恐,于是并没有加入其他人之间的聊天,而是“偏安一隅”,在一个角落里私下聊的很投缘。聊到最后,两人突然发现彼此的灵魂和对方不是一般的契合,于是阎锦同提出了加谢晓晴微信方便回去以后可以继续聊,谢晓晴欣然应允。宴会结束回到家后,谢晓晴再次开启了社恐模式,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回别人发来的消息、看他们分享的内容,没有人发消息或分享就不主动聊天。但阎锦同却不一样,社恐惯了,非常需要找一个人来满足他的分享欲,恰在此时出现的谢晓晴刚好满足了他这方面的心理需求,于是便开始在空余时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找对方聊天。不过——无论怎么样,社恐永远是社恐,大多数时间,他们还是以自我的娱乐圈为主,两人之间的聊天只是娱乐的补充。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聊天的内容也涉及很多方面,从学习、娱乐聊到大学生活、未来规划,有时也有琐碎的日常和网上看到的段子、meme或者梗图,聊天氛围一开始很正常,但到后来逐渐开始变得暧昧,而他们之间也心照不宣,早已知道彼此对对方有感觉,因此也没有人出来主动打破这份“暧昧”的氛围,而是互相保持沉默。
大约在正和76年(西历2023年)7月,阎锦同或许是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在微信上向谢晓晴表了白,谢晓晴爽快地答应了,截至目前,两人仍未分手。
谢晓晴目前常用的电子产品有一个笔记本电脑(几乎没怎么用过,只是用于上学时带去学校办公、做作业,进行视频剪辑,内容创作,也有极个别时候会连接数位板产出一些同人绘画作品——不过这个时候她基本都用平板电脑画了,极偶尔打一些小游戏),一个手机,一个平板电脑(内容创作的主力),具体见下方表格。
手机 | 曼来Moonlight Magic 3 | 平板电脑 | 曼来平板V8 Pro |
目前,谢晓晴在她的长居地容新共有2套住房,其中普通住宅2套,另外在她不常居住的昌吉也有1套住房,具体如下:
备注:
所在小区 | 所在地址 | 住宅类型 | 层数 | 单层面积/平方米 | 总面积/平方米 |
民三新村 | 桃江省容新市环天区塘海街民三路163号 | 低密度住宅区-普通住宅 | / | 52 | 52 |
小山丛桂轩 | 桃江省容新市塘下区六谷街玉苍路9号 | 高密度住宅区-普通住宅 | / | 105 | 105 |
名都花园 | 桃江省昌吉市河桥区广南街绿联路1301号 | 高密度住宅区-普通住宅 | / | 86 | 86 |
总计 | 243 |
正和53-58年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