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柯山省 |
分公司总数 | 9 |
车辆总数 | 2450 |
主要配车品牌(只列出前三) | 宇通(约占总数68%) 山龙(约占总数14%) 金龙(约占总数8%) |
编号 | 公司名称 | 成立时间 | 撤销时间 |
1 | 一分公司/斗潭分公司 | 1962 | |
2 | 二分公司/南区分公司 | 1963 | |
3 | 八分公司/高家分公司 | 2019 | |
原3 | 电车公司(已撤销) | 1969 | 1999 |
4 | BRT一司 | 1983 | |
5 | 三分公司/沈家分公司 | 1985 | |
6 | 五分公司/西区分公司 | 1999 | |
原6→原3 | 四分公司/东区分公司(已撤销) | 1992 | 2011 |
7 | BRT二司 | 2008 | |
8 | 六分公司/江北分公司 | 2012 | |
9 | 七分公司/空港分公司 | 2012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柯山还是一座小城市。(可能是桂兰最小的市了)所以柯山直到1962年才有自己的公交线路,比起其他城市算是比较晚的了。
刚开始的柯山公交和其他城市的公交一样,使用日系车。当时的柯山有一个工业区叫做柯山化工厂(以下简称柯化),市区很多人都在柯化工作。于是柯山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就是市区往返柯化的线路。当时的市区居住区集中在斗潭一块,斗潭作为中心,自然成为了公交总站,并延续至今(但目前斗潭公交总站已经在拆除规划上,预计不久将要拆除)。配车是10台日野RB10。后来几年,柯山公交又陆续引入上百台RB10。
在整个60年代,柯山公交的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在车辆和线路保有量跻身桂兰前列。
70年代,桂兰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彭加茂新政,经济快速发展。相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柯山经济在徘徊中前进,大量人口由于虹吸效应流出到婺游、临安甚至是金月湾等地。这时候的柯山公交,许多线路的上座率直线下降,一度面临撤线的命运。在这个时期,柯山公交甚至只剩下一个分公司(1969年底还有3个),由于经济原因,一穷二白的公交的车辆总数甚至不升反降(由于亏损导致部分车辆只好让渡给其他城市的公交公司)。此时,柯山公交的车辆和线路保有量一下子成为倒数。
1982年,改革春风吹到柯山,柯山ZF实行经济改革。HR成为第一个脱离KNR的铁道公司,由国营变成地营。由于地方更接近基层,因此市场对铁道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增加了。HR虽然没有变成私营,但却成了柯山的改革先锋。于是一大堆私营企业在柯山拔地而起。柯山ZF还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其他地区人才的政策。柯山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增长。但令ZF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的改革是那么的“成功”——仅仅在1983年,柯山人口就增加了25万——在1983年初,柯山人口只有42万。
然而人口的增多却给交通带来了大麻烦。原来运椅子的公交车,转眼间却开始日常超载。而且一些购买于60年代的三菱/日野公交车已经逐渐老化。早在80年代初,柯山公交就开始采购铰接式公交车。但铰接车的数量并不多。一名老市民回忆:“有一次我在人民医院等8路公交车,准备去双港,其中一辆车子还是用的‘大通道’,连续过去三辆,全是塞满人然后司机拒载的。最后我等到公交车末班车都走了,还是没有能上人的车子,最后我只好走路去双港。”这里的“大通道”,指的就是铰接式公交车。然而在当时的客流量下,就是使用铰接公交车也得满载甚至超员。
在当时,很多公交车为了增加运力,都会额外拖挂一节车厢。然而这种做法一是不安全,二是局限性太大,因为当时发动机远不如现在,车辆动力弱,一爬坡就开不快,所以也就一些城区线路采用了这种做法。
不仅如此,司机往往要面临这么一个局面:是超载以减少滞留旅客,还是不超载以保证安全?事实上司机都选择了前者,于是1983年柯山公交事故率比1978年增长100%。为了进一步增长经济同时缓解运输压力,在1982年,柯山决定建设属于自己的客车制造厂——“柯客”,并于1983年投产。刚开始为了缓解运输压力,产能全部用于铰接车。于是在1984年,柯山公交的市区线几乎全是铰接车。到了1985年,柯山公交的超载现象已基本缓解。同年,柯山公交开始逐渐停用公交拖车。
除此之外,因为桂兰国客车产能开始紧张,有些客车厂甚至产能饱和,订单排到两年以后。日本和欧洲的客车此时也产能紧张。这导致柯山公交不得不开始大批量地从中国引入客车,这也导致柯客决定走中国车的技术路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柯客其实都在走欧系车的路线(中国车可以等同于欧系车)。
这还不够,尽管柯客在日日夜夜不停不息地大批量生产铰接式公交车,然而客车产量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公交公司只好向外地购买二手公交车。从1982年到1985年,公交一共从鹿南、婺游、金月湾、临安、榕城、鹭海甚至果海、新京等地引入近千辆二手公交车。迫于无奈,公交公司还尽量延长了旧车的使用年限。
然而,柯山的公共交通,光靠公交车也还是不够的。尽管地铁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但地铁没那么快能修好。于是有的道路上又架上了接触网和轨道,一些大运量公交线路摇身一变成了有轨电车或无轨电车线路。当然,电车的扭矩和功率都很大,因此许多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再次增加了拖挂车厢,或者索性使用铰接式电车。
在整个80年代,柯山公交还发展出了4个分公司。车辆保有量从200多台一路增长到2000多台。
然而,到了80年代末期,因为柯客早期生产的车子质量较差,又是大客流“折腾”车辆,导致公交大面积破车的情况。这种破旧的车辆,保修厂嫌弃故障率高,需要经常修;司机嫌弃车子“操控感拉垮”不说,还时刻担心车子半路故障了怎么办;乘客嫌弃这种车子的线路经常脱班,还乘坐体验差,车况欠佳导致乘客也和司机一样担心车辆的安全性问题。于是在市民的不断投诉之下,一些80年代早期生产的车子只用了5年甚至更短时间,就不得不进入报废场。好在1989年以后,柯山有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地铁。地铁的开通有效地分流了公交客流,此时一些公交线路又重返1982年前运椅子的状态。
1989年,柯山公交第一次引入空调公交车。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尝试。后来的许多车辆不是出厂预装空调就是后期加装空调。然而直到2008年,公交才宣布所有车辆都装载有空调。
进入90年代,随着人口增速开始放缓,经济趋于稳定。因为修建了地铁,公交对于城市的通勤不在那么重要。有一些原先日常吊门的公交线路,此时甚至开始运椅子。虽说公交是公共资源,是不计投入/产出比的,但公交运椅子势必造成资源浪费,这对于现阶段来说是不可取的。此时的公交,优化势在必行。于是柯山公交先是退役了部分超龄的铰接车,优化了一些由于地铁抢客流导致运椅子的公交线路(拆撤并缩),还开了各种接驳专线。同时由于营业面积较大(其实每年都在扩大),增加了分公司数量,到了90年代末,柯山公交分公司达到了6个(柯山公交于2012年6月28日拥有九个分公司,但后面又经过了一些调整,目前仍为9个)。此外铰接车在每年引入新车的占比越来越低,相比之下单机车越来越高。一些8米级和6米级的小车也被用于城市公交当中。
此外,由于公交服务的优化,双层车引进的数量也比以往更多了。那时候的许多旅游线路就使用了双层公交车。比起单层车,双层车第二层没有站立区,而且适合观景。一些双层车的二楼使用了沙发座椅,非常舒适。也有许多知名车型在此时引入,例如在2003年,公交引入一批三轴沃尔沃B9TL,又于2006年引入一批双轴沃尔沃B9TL。知名车型不仅仅是欧洲车。包括中国的宇通ZK6128HGA、ZK6900HG以及金龙XMQ6120G、XMQ6121G等知名车型也有引进。
无障碍车辆方面,得益于柯客/山龙的发展,公交从1992年引入第一批二级踏步公交车柯客KK6120A-D。这批公交车长12米,有三个门,前置发动机。全车地板均在一个平面上,后桥采用门式车桥。1994年又引入第一批“都市型超低床巴士”柯客KK6120B-D,发动机改为后置(但很遗憾,这车有封尾),地板仍然在同一平面上,但高度较先前的二级踏步公交车更低。到了1998年,公交又引入第一批低地板公交车——SLQ6123C。这款车拥有一级踏步、低地板的设计,一级踏步区域延伸到了除最后一排的其他部位。又于2006年引入第一批低入口公交车——ZK6128HGA。低入口相比低地板,前中部的低地板区域得到保留,也可以和低地板一样选装无障碍设施,但因为后桥使用传统车桥而非门式车桥,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部件也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布置,所以具有成本低的优势,同时也保证了座位数(一般的低地板车辆都会在后山减少一排座位,还会产生一排倒座)。
90年代是柯山公交大面积空调化的年代。1989年,柯山公交第一次引入空调公交车,此后一大批空调公交车取代普通公交车,进一步提升了夏季时的乘坐体验。
因为桂兰颁布了排放标准,因此柯山公交在环保方面也是非常注重的。柯山公交与时俱进,引入相应排放标准的车子,并且积极改造和报废排放不达标的老车。在21世纪前10年,公交因不符合排放而且不值得改造为较高排放标准而报废的车辆,一共有1145辆。
柯山公交的科技也是与时俱进的。你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公交车比以前的老车多了好几个机柜。那是因为车上搭载了微型计算机。有的微型计算机就是控制刷卡机的。1998年,柯山公交开始支持IC卡支付车费,又在2006年,柯山公交宣布支持手机NFC刷卡支付。还有的微型计算机是控制车辆报站和显示屏的。1999年,柯山公交安装了第一块车载LED电子路牌。这块路牌采用七段码,只能显示最多三位数字。2001年以后的部分车辆开始采用9位红色LED。又从2010年开始使用红黄双色、局部绿色的LED一直到今天。
2008年,柯山公交引入第一批LNG公交车和第一批CNG公交车,LNG和CNG都是天然气,比起柴油,它更环保,是一种清洁能源。2012年以后,柯山公交引进的专用于城区线的传统能源公交车都是天然气公交车。不过在实际运用中,发现LNG更适合柯山公交,故之后引入的天然气公交车其实均为LNG。
此外,在2009年,柯山公交抽调两辆SLQ6123D柴油公交车,将其中一辆改造为LNG能源,另一辆改造为CNG能源。但经过试验,柯山公交发现这种车改能源并不会带来任何正面的效益,故后来公交没有再改造其他的柴油车。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安全,2008年以后,柯山公交的车辆正逐步由全封闭车窗改为推拉式车窗。
柯山公交于2012年6月28日拥有九个分公司,但后面又经过了一些调整,目前仍为9个。
说到新能源,这里又不得不再提一下柯客。此时它已经改名为“ 山龙客车 ”。为了追赶和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早在21世纪初,就研发了第一款混动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然而它们的量产均在2010年以后了。2004年,山龙第一款量产型混动客车SLQ6123HEV交付婺游公交;在2015年,山龙又交付第一款量产型纯电动公交车SLQ6123EVG给鹿南公交。
有人问了,柯山公交的新能源车,又是怎么发展的呢?2004年,在婺游公交引进山龙混动车后,柯山公交也引进了一批同型号的混动车。2014年,公交决定引入一批共50辆比亚迪K9A纯电动公交车,但遭到市民反对:“比亚迪不是造乘用车的牌子吗?而且他家的车子那么垃圾,不行,你必须买一些老牌公交厂商的纯电动车。”于是订单被改成了25辆宇通E12和25辆比亚迪K9A。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性能优于宇通同类车型。
又有人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满大街跑的是宇通而不是比亚迪或者自家的山龙?”事实上,因为比亚迪喜欢自吹自擂,柯山公交发现很多地方不符合标称参数,与宇通和桂兰本土厂商的做法不同;而且比亚迪虽然好,但后续的车型却越来越摆烂,以至于公交不得不退单一些后续车型(尤其是2019年的K8BA,因为经常刹不住而全部退货,后面又拿退货的钱买了宇通E10i)。事实上,交投集团从2019年起,吊销了比亚迪的投标资质(但是比亚迪于三年后,也就是2022年9月15日,重新取得资质)。山龙客车则是“万年老二”,每一次有宇通参与招标,总是有一些地方不如宇通,于是根据综合评分来看,总是比宇通低一些,柯山公交自然会选择宇通了。但尽管如此,山龙其实也还是屡败屡战、有标必投、还是会有可能中标的一种状态。事实上这两年山龙中标的车辆占当年总招标车辆的比例也开始增大。然而由于2015年以来大量引入宇通,所以现在宇通满地跑的现象还暂时不能缓解(更何况现在宇通中标的车辆占当年总招标车辆的比例仍然大于山龙)。
(注:2022年柯山公交居然又没买山龙车了,几次买车山龙全部败给宇通。)
1992年,随着并行的地铁基本建成,客流量得以缓解,同时为了改善市容市貌,柯山公交所有的有轨电车线路被撤销,路面上的无轨电车轨道全部拆除,线路全部改为无轨电车或公交。2015年,为了改善市容市貌,柯山公交对一些使用单源无轨电车的线路进行改造,拆除了小部分难以维护的接触网,又将这些拆了接触网线路的车全部换成一种自带电池的无轨电车——这就是双源无轨电车。
在2019年,柯山公交看到了氢能源大势已来,决定开始发展氢能源公交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21年公交才向宇通引进了5辆宇通F12氢能源公交车。
在这个阶段,柯山公交逐渐减少传统能源公交车的引进,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可谓是“新能源先锋”。
上文提到2021年柯山公交向宇通引进5辆F12,事实上在2022年,柯山公交又招标一批氢能源公交车,中标的还是宇通,中标产品也还是宇通F12。
除此之外,柯山公交也非常锐意进取。2020年以后,柯山公交又引入一堆试验车。除此之外一些量产车也使用了新技术。例如在偏远山区,因为纯电动无法满足续航需求,于是引进了纯柴油或混合动力但是低公害的公交车(排放标准等于或高于国6B);部分公交车使用了一种深色玻璃,以削弱照进车内的强烈的太阳光线(然而发现即使这么做还是发现没啥效果于是用回了普通玻璃);柯山公交和山龙也在探索一种新型的超薄电池,并致力于尽量消灭公交车车顶的不必要的包。
车子是更新了,理念也得更新。公交车的准点率、司机的服务态度、以及车辆的舒适度一直是市民一直关心的问题。以前的公交,只管把人送到;现在的公交,则是要考虑各种人文关怀。2021年起,柯山公交在部分乡镇或农村的公交站点建设自行车停放处。之前一些村民由于离公交站较远,需要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来车站,但是一些车站却无处停放这些车辆,使他们对公交望而却步。现在有了停放处,问题就解决了。有部分停放处甚至建设了雨棚。跟着增设雨棚的还有公交站的本身。一些乡下公交站在2010年代期间被陆续增加候车亭,给旅客一个遮风挡雨的候车环境。然而太远的公交车站还是无法让村民有充分和必要的理由坐公交,于是柯山公交又开了许多村村通线路,使得目前已经实现所有的建制村通公交或轨道交通。这种村村通公交线路被叫做“小公交”,使用小型车辆,将乘客送到附近的枢纽车站以换乘“大公交”或轨道交通。此外从2016年起柯山公交大规模铺开自动售货机。一些较大的公交首末站甚至开起了早餐店和便利店。
(未完待续)
1998年4月18日至30日 警方和军队为了平定此次大游行,并拦截游行群众,柯山公交被警方和军队征用多台KK6105C、KK6123C等多个型号的公交车用于堵住城市道路以阻挡游行队伍的行进,后被游行队伍悉数使用自制燃烧弹烧毁。
2013年5月20日 由于当年公交公司长时间拖欠工资,引发多名司机不满,举行罢工的示威游行。当天的所有公交停运,游行还导致多条主干道堵塞。
由于当年公交车非常拥挤,在1983年7月15日的16路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因为上车队伍拥挤,没坐上车,于是追着公交车。又因为公交车站距小,且速度不快,因此追了几百米后公交车便停靠下一站。在公交车停站过程中,此乘客随机揪出准备上车的旅客,并进行殴打。一些车上乘客看到斗殴事件后急忙跑下车,从而造成踩踏事件。此次事件造成8人死亡,62人受伤。
99以内:信安区城区线
1字头:跨区城区线
2字头:柯江区城区线
3字头:城郊线
4字头:民营
5字头:城乡线
6字头:民营
7字头:城乡线
8字头:城郊线
901~950:信安区城区线
950以上的三位数:免费车
C字头:99以内快速城际,三位数普通城际
B字头:快速公交
(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故普通公交的线路并不严格按照上表编号,请以实际为准。)
目前柯山公交自编号为7位数格式。
例如:1660403
第一位 1:该车配属一公司
第二位 6:此车为6米级车辆
(6米及以下:6,7米:7,8米:8,9米:9,10米:0,11米:1,12米:2,14米:4,16米:3,18米及以上:5)
第三位 6:能源类型(0为汽油,1为柴油,2为燃气,3为油电混动,4为气电混动,5为无轨电车,6为纯电,7为双源无轨,8为氢能源)
后四位 0403:该类别的公司内编号为0403的车
星洲-柯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