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 |
8G型电力机车,现实中是中国铁路向前苏联(现俄罗斯境内)诺沃切尔卡斯克机车厂引进的双机重联电力机车。原型为苏联的VL80S型电力机车。
极东亚世界观下,该车在笃初铁路于1972年向苏联引进,一共进口了80台(40组),编号051-090,全部配属在苏驿机务段(苏驿车辆中心)使用,使用于青苏本线的货物列车牵引,有时也牵引旅客列车。最终,此车于2007年全部报废,结束其35年的历史。
8G型电力机车使用菱形受电弓。
这款机车也被桂兰引进,称之为“桂兰国铁ER10H型电力机车”,但取消了硅半导体整流装置。其中“E”代表电力机车(Electric Locomotive),“R”代表电阻控制,“10”是车种代号——代号为1-69的两位数字的代表直流传动,“H”代表八轴——因H排在字母表第八位。由于其是当时国铁最大的机车,且是国铁唯一的八轴机车,被铁道迷起昵称为“猛犸”。
笃初和桂兰使用的涂装也有所不同,笃初版8G使用蓝色涂装,桂兰版8G则使用葡萄色涂装。
本文主要介绍笃初的8G型电力机车。
类型 | 电力机车 |
原产国 | 苏联、桂兰 |
生产商 | 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白桦重工业、果海尖沙电气、新铠威重工、奉天轨道车辆 |
生产年份 | 1972年(笃初)、1964-1967年(桂兰) |
产量 | 40台(笃初)、64台(桂兰) |
内部设计代号 | VL80S |
轴式 | Bo-Bo+Bo-Bo |
轨距 | 1435mm |
长度 | 2×17.26米(笃初)、2×14.3米(桂兰) |
宽度 | 3.15米(笃初)、2.8米(桂兰) |
高度 | 3.85米(笃初)、3.96米(桂兰) |
供电方式 | AC 25kV 50Hz(笃初)、DC 1500V(桂兰) |
传动方式 | 交-直(笃初)、直-直(桂兰) |
最高速度 | 100km/h(笃初)、120km/h(桂兰) |
牵引功率 | 6620kw(笃初)、6400kw(桂兰) |
设计加速度 | 0.38km/h/s |
制动方式 | 二级电阻制动(笃初)、自动空气制动(桂兰) |
列车制动 | 空气制动 |
昵称 | “老毛子”(笃初)、“猛犸”(桂兰) |
1970年,青苏本线全线电气化工程完成,该路线是笃初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干线。然而当时由于笃初铁路使用的6Y1型电力机车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又向法国引进了6Y2型电力机车,但还是不够。
为了满足青苏本线日益激增的货运量,增强青苏本线的货物输送能力,还要提高货物列车的平均出行速度,笃初国家铁路决定向国外招标引进一种性能更强大的干线货运电力机车。
1972年,笃初向苏联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订购了40台双机重连电力机车,型号定名为“8G”型,其中“8”代表八轴,“G”代表硅半导体整流。而此车的车号至今是很神秘之处——并非从001开始编,而是从051开始。整个40组8G型机车的编号为051-090。
8G型电力机车由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制造,于1972年7月陆续运抵笃初。40组机车全部配属苏驿电力机务段,直至报废。由于6Y2型机车的故障率随着运用公里数增加而日益提高,8G型电力机车投入青苏本线运用后,6Y2型机车随即退居二线,逐步减少上线运行,1976年至1977年间作为铁路局备用机车封存。
8G型电力机车使用的硅整流器取代了6Y2型机车的引燃管整流器,根据运用部门的使用经验,普遍认为8G型机车操作简便、性能良好。尤其其牵引电动机和菱形受电弓等部件具有较高可靠性。8G型电力旧车使用的НБ-515型电动机虽然随运用时间增加,故障率上升,但是直到1980年代初期其故障率仍然比符离1型机车(韶山1型机车的笃初版)使用的牵引电机低得多。
至1980年代后期,随着机车逐渐老化,且拥有较大的轴重,基本上只能限定在线路条件较好的主要干线上运用,难以转往其他地区运用,8G型电力机车开始陆续报废。但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由于苏驿电力机务段机车数量不足,不得不放慢了8G型机车的报废进度。因此,苏驿机务段开始对8G型电力机车进行了更新改造,以提高机车的运用可靠性及延长机车的使用寿命。
1995年,8G型机车全面撤出青苏本线,改为担当苏驿线及川狼线的客运交路,例如中笃初旅客铁道于1996年开行苏驿至鹤庆的短途特急列车“鹤苏号”,当时即由8G型机车牵引,初期为只在一端牵引。后期为换向方便,将8G拆成两节,A车和B车分别在前后,以推拉方式运行。鹤苏号在8G型机车报废后即更换为电力动车组。
1990年代末,随着苏驿机务段增配了符离3型(韶山3型机车的笃初版)、符离4型电力机车(韶山4型机车的笃初版),再次加速了8G型机车的报废。至2003年,仅余下058、060、084号三组机车并存放于苏驿电力机车检修段,其中060号机车因状态较好,曾经作为检修段内调车机车使用。
2007年,最后三组8G型机车全部在苏驿报废拆解。
1976年10月18日下午3时15分,苏驿电力机务段8G型077号电力机车,牵引H1111次货物列车经由青苏本线运行。当列车运行至东地-钾州之间的西峡山010号隧道时,由于列车在限速15km/h的施工慢行地段超速运行,且司机操纵不当、制动过猛,导致列车脱轨及油罐车燃爆。
事故造成施工人员36人死亡、8人重伤,另外还有扒乘货车人员死亡42人,轻重伤7人;报废货车13辆、电力机车小破1台。该隧道拱顶表面全部脱落,并有30米坍塌,列车上装载的货物大多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约笃币73万元,中断青苏本线行车382小时15分。
西峡山号列车(临时牵引)
鹤苏号列车(鹤庆-苏驿)
8G-051配属苏驿机务段时在车身上书写“苏驿——笃苏合作的驿站”。
电力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