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鸟市巴士解说 |
巴士站名,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定位。各地及不同公共交通系统的车站命名方法不一,比如一种独具特色的方法是善国塘南特别省使用的“XX路YY路口”,而善国丹凤市是一个依靠不动产兴起的城市,其站名有一种特色的以楼盘名命名。不过最通常最简单的站名行驶毋庸置疑是以街道/建筑/地名作为站名。
那么你对蓝鸟市巴士,主要是大都会运输的站名又是什么印象。
编写本文的青鸟资深巴士迷“HIHI西西溪”随机找了几位朋友,让他们用三个词/词组概括对大都会运输站名风格的印象,得到的结果如下:
周晓凯:“公交场站、枢纽站、客运站”
何方:“x街,x桥x,x路口x”
张阳天:“坦、围、滘”
458路:“祠、庙、堂、车库、轨道xxx站”
50路QDG-KV290N1:“中路、南站、北站”
而这之后HIHI对大都会运输站名中一些词组的使用次数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词组是“路口”,同时对单个字的统计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单个字是“口”。此外,蓝鸟站名对于后缀中东西南北的方位词使用频率很高,而这就要从十几年前的站名规范化说起。
2005年,大都会运输对其线路的站名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的调整,这次调整中主要集中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变更
“通名做站名”,例如:游泳池、俱乐部、火车站
“异地同名”,例如:三途川
“一站多名”,例如:蓝鸟交通大学与六甲道桥,两站相距仅82米且后者仅205路停靠。
其中对乘客帮助最大的是后两者。通过彻底更换命名对象,或是添加包括但不限于方位词的前后缀,来区分旧有的站名。
一些比较经典的例子,比如调整前青鸟曾有两处直接以“游泳池”三个字作为站名的通名型站名,这两处如今一个叫山形桥北,另一个叫凤泉公园游泳池。还有像“俱乐部”改为“青物巷桥北”,“交通队”改为“唐津交通队”,“停车场”改为“天神川东站”,“火车站”改为“瑞仓火车站”,这种通名站名也被一一更改。
而像一些相隔比较远,但站名相同的站名,也被加上前后缀进行区分。比如两个“府城”,如今的威外府城(威清门外府城)和红外府城(红边门外府城)。另有一些距离很远的站台使用相同名称,也被加上了方位词进行区分。但这次调整并没有使这种现象完全消灭。
2016年有媒体对大都会运输“站名乱”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了“北山门站”,北山门桥西北有BRT3路和北07路的场站,桥东北有119/145路的场站同样为“北山门”,与此同时还有北山门桥下一环路上的深夜20站台。虽然直线距离很近,但是若要走错,由于北山门立交的特殊结构,其之间的步行距离确实不短。
而对于来青鸟游玩的朋友,同名不同站影响最大的估计就是“大南门”站了。目前叫做“大南门”站的站台至少6处,城楼北侧的BRT1线,城楼西南的799路等线路的站台,城楼东南的22路等线路的站台,位于大南门西绕道的2路、5路等线路的南行站台,以及20路等线路的另一南行站台,和位于大南门东绕道的2路、5路、20路等线路的北行站台。这几个同为“大南门”的站台,最远距离达到400m。若不是提前了解,确实要寻找很长时间。(如今此问题已经解决,分别对不同方位的大南门站加注后缀区分,例如大南门(清真寺)与大南门(铁路博物馆)。)
那么大都会运输站名的命名真的是毫无规则的吗?那绝对是不可能的。2009年,蓝鸟直辖市就出台了《蓝鸟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其中附录第一项就是关于站名和线路名的命名规范。对于站名的命名,规范中有概括性的六个原则。适用性、准确性、唯一性、方便性、稳定性、延续性、而对于车站命名的规则共有20条,其中几条有实际性的规则如下,但其中也有反例:
最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站名英语的译文,规则中要求按照韦氏拼音拼写,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东门”的英文翻译是“Tatungmen”,而不是“Dadongmen”。
这样来看,现如今能违反上述规则的站点命名并不多见,而这几条规则也正是对站名“定位”这一主要功能的体现。除站名最基本的定位功能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着对历史的传承作用。站名的存在使得一些人们逐渐淡忘的地名保留了下来。
比如北二环旁边的“铁巨人村”就是一例,其周边没有任何其他社区、店铺、街道冠以“铁巨人村”这个地名,其名称由来是此处旧有一处村庄,村庄中的能工巧匠利用铁块和南瓜,制作出守卫村庄的“铁巨人”。这正体现了站名对于历史地名的保留。
类似的还有“骡马市站”,卖骡和马的集市,“领事馆大街站”是群玉领事馆南侧,如今已被并入黄家祠南大街的街道。如果不是巴士站名对其进行保留,这些老地名将一去不复返。
有些站名由于时过境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比如“木华工商部”站就更名为了“月娘宫”站。而有些站名所指向的事物虽然已经消失,但仍旧存在于站名之中,比如“二滘环岛西”所指代的二滘环岛,这种失效的站名是应该保留下来给人留个念想,还是把已经不存在的站名及时更改,防止误导乘客,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权衡,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蓝鸟市巴士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