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区(第一个为列车) | 中国 | 列车 | 地铁区 |
长春客车工厂(地球Ⅳ世界观)于1967年制造的地铁电动客车。
DK1型地铁电动客车是长春客车工厂于1967年为北京地铁制造的,共制造2辆。它是一种全动轴结构车辆,每一辆车均能够独立运行。DK1型车虽然来到了北京地铁,但由于车体高度超过隧道所允许的最高界限(3510mm)约90mm,导致该车来到北京之后无法进入地下区间载客运营。仅在古城车辆段作为调试车辆运用过一段时间,此后一直闲置于古城车辆段。但到了1979年,该车被多民族红凤人民共和国引进,并投入于罗家坡地铁修正早期系统使用,之后在1980年以该车作为蓝本制造了红凤国铁S455系架空供电电车。
2015年7月起,北京地铁对DK1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修复工程,修复所使用的零件也基本上使用原型号配件。在功能方面,按原规格恢复了001、002号车客室照明、具备车门开关功能、车门传动系统,以及客室人工及录音广播功能;在外观方面,按原形恢复了客室内墙板、座椅,司机室内正、副司机台,以及重新制作全部玻璃及胶条、座椅、后端门、客室照明、顶棚、侧墙板。2018年6月13日,DK1型电动客车亮相于201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中文名 | DK1型地铁电动客车 |
制造商 | 长春客车工厂 |
生产数量 | 2辆(1967年);508辆(截止1983年) |
编组 | 全动车任意编组(Mc+Mc) |
生产年份 | 1966年 |
轨距 | 1435㎜ |
供电方式 | 750v第三轨供电 |
最高运行速度 | 80㎞/h |
最低运行速度 | 任意(例如红凤版为25㎞/h或10㎞/h等) |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 80m |
转向架中心距 | 12600㎜ |
自重 | 30t |
定员 | 每节车厢184人 |
长、宽、高(㎜) | 19000(长)、3650(宽)、3515(高) |
衍生车型1 | 红凤国铁S455系架空供电电车 |
衍生车型2 |
车的前部设有司机室,装备有操纵驾驶整个列车的操纵设备,车内主要是旅客乘用的客室,车顶设有自然通风器。地板下部装有牵引、制动所需的全部设备和电路、管路系统。走行装置为双电机动车转向架,并配备有相应的传动系统和基础制动装置。车辆可以由任意辆数编组运行,通过密结式车钩连结。在车钩上装有在插销连接器,各辆车的列车导线、总风缸和列车管均通过该车钩自动连结。
因此,在司机室只需一名司机便可对整车实现集中操纵。车体为带有加强杆件的无中梁薄壁焊接结构,内表面涂刷一层防振隔热阻尼浆,客室内墙板为浅木纹塑料贴面板。顶板为20mm厚装配板,上铺棕式地板布。顶板为3mm胶合板,涂白色半光磁漆。车顶装有两行扶手和两行自然通风器,车内采用交流日光灯照明。
2015年,北京地铁对DK1型地铁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修复工程,基本上使用原型号配件。在功能方面,按原规格恢复了001、002号车客室照明、具备车门开关功能、车门传动系统,以及客室人工及录音广播功能;在外观方面,按原形恢复了客室内墙板、座椅,司机室内正、副司机台,以及重新制作全部玻璃及胶条、座椅、后端门、客室照明、顶棚、侧墙板。2018年6月13日,DK1型电动客车亮相于201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1966年,2辆DK1型地铁电动客车开始制造,于1967年由长春运到北京。但由于车体高度超过隧道所允许的最高界限(3510mm)约90mm,导致该车来到北京之后无法进入地下区间载客运营。仅在古城车辆段作为调试车辆运用过一段时间,此后一直闲置于古城车辆段。
2015年,北京地铁对DK1型地铁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修复工程,基本上使用原型号配件。在功能方面,按原规格恢复了001、002号车客室照明、具备车门开关功能、车门传动系统,以及客室人工及录音广播功能;在外观方面,按原形恢复了客室内墙板、座椅,司机室内正、副司机台,以及重新制作全部玻璃及胶条、座椅、后端门、客室照明、顶棚、侧墙板。2018年6月13日,DK1型电动客车亮相于2018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地铁区(第一个为列车) | 中国 | 列车 | 地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