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 | 逄远晋 |
外文名 | Mansel Yuan Chin |
字 | 近之 |
出生 | 1861年3月9日 |
逝世 | 1919年1月14日 |
国籍 | 笃初海东青王朝、笃初帝国、笃初第一民国![]()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大学 |
职业 | 工程师、作家 |
研究领域 | 铁路 |
1861年3月19日,逄远晋出生在龙之国省龙川府一个普通家庭。次年,海东青王朝改制,大笃初帝国建立。逄远晋年幼时,经常喜欢玩一些铁皮、机械之类的东西,母亲常常责怪他不好好学习,父亲则鼓励并支持他的爱好。因而从小逄远晋就有极强的动手能力。
1870年大笃初帝国政府选派幼童留洋以求引进西学,招幼童一百名。逄父逄母经挚友劝说,决定送子报考幼童出洋。逄远晋考取幼童出洋,入出洋预备班习汉文及英文,1871年于首批幼童三十人中赴美。
1871-1882年在美求学,成绩优异。1882年毕业后回到笃初,负责修筑一些沿海炮台。
1885年经技术机构留美同学介绍,到笃初铁路公司任职,他首先与“帝国四大名臣”之一的长孙工忆合作,负责蔡广铁路(今青广本线)、蔡苏铁路(今青苏本线)和蔡瀑铁路(今龙青本线瀑东以东路段)的勘测及铺轨工作。但是,这几条铁路的最终建成则是依靠外国势力。
1890年,大笃初帝国皇帝意图乘坐火车去饮舟省海城县(今海琅市明神市、温阳县、河间区、歆城区、成山区全域及钟城区、骏马区东部地区)祭祖,因此下令修建一条来往饮舟省津古县思西镇(今饮舟省青鸟市思西县)至海城县的铁路,要求6个月内竣工,皇帝将这条铁路交由重臣季平林负责。季平林本想请法国人负责这条铁路,但是遭到英国人的反对。在英法两国相持不下时,季平林最终请了逄远晋来修铁路。逄远晋仅用了四个月就建成了这条铁路——“海思铁路”,是今SR海平线前身。虽然这是笃初人自行修建的铁路,但是没有很大的实质作用。
为了真正修一条“笃初人自主的铁路”,自大笃初帝国1891年起为修建青津铁路(后长青本线、现悠悠城墙线)募集资本时,逄远晋就多次想要投得这条铁路的修建权。然而,逄远晋在此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大笃初帝国皇帝在多次自主修建铁路未果后,认为“笃初要修铁路,非外国人不可”,逄远晋则信心满满的认为“笃初人有能力把这条铁路修好”。最终说服了大笃初帝国皇帝,将青津铁路交给逄远晋修建。修建青津铁路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有很多困难。
往东川岳地区山多,依照逄远晋的测绘,往东川岳隧道将会长达1800米,他创新性的采用了“竖井施工法”——先在山顶开挖竖井,之后分别向两旁开挖隧道。外面的工人也同时向内开挖隧道。这种方法使得往东川岳隧道提早通车。
永兴桥地区坡度大,为了降低坡度,逄远晋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并在笃初首创了一种运营模式。逄远晋在北口镇修建“北口机关库”(今北口机务段),北上的列车到了北口就用两台机车牵引,一台在前,一台在后。这样在永兴桥地区换向方便,也是笃初最早有记载的“动集”。
逄远晋的工程经验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铁路建设,使得笃初铁路建设踏上了新的时代。
最终,青津铁路于1900年通车,只用了四年,比原本大笃初帝国预定的8年时间更少。
1903年,笃初共和运动爆发,保皇派与共和派激烈角逐,最终共和派胜利并且建立了笃初第一民国。逄远晋因为曾经多次为大笃初帝国效力,站在了支持皇帝的一方。在第一民国时期,尽管笃初的政治局势不稳定,但是铁路建设仍然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逄远晋因为他的政治观念不同遭到了第一民国政府的排挤,错失了多项重大工程的机会。
1906年,笃初内战爆发,持续四年的内战造成了全国各地的基础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逄远晋看到这些损毁的建筑和离散的人民,感到悲痛万分。下定决心在内战结束后更要以更加优良的技术来支持笃初的建设,因此在此期间他广泛收集国内外的铁路建设资料,仔细研究外国铁路建设经验。
1912年,笃初内战结束。第一民国政府想借此机会重振经济,将在战火中损毁的基础设施重新建设起来。此时逄远晋回到家乡龙川,得到了当时的龙之国省省务员张炳则的支持,任用他主持修建龙瀑铁路(今龙青西线瀑东以西路段)及蔡苏铁路西段剩余段。1914年,逄远晋被第一民国政府任命为“铁道省总管”(铁道部部长)。
1919年1月6日,逄远晋对在建银杉线合塘站[今龙瀑线(龙之国地区)]进行测绘时因遇寒潮而感风寒,当夜在黄家桥地区旅社取暖时煤气中毒。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同年1月14日逝世,享年57岁。葬于往东川市永兴桥站。
逄远晋修建长青本线期间,厘定了许多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要求笃初全国一致采用。例如笃初铁路的1435毫米标准轨距与3.5米列车限界都是出自逄远晋的建议。詹尼自动车钩也是被逄远晋引进笃初的。此外逄远晋注重对铁路人才的培养,并规定铁路工程师的工资与考核成绩挂钩。
位于龙川市内的“逄远晋故居”现为笃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鸟交通大学、狼都交通大学、长平交通大学有逄远晋塑像。
长平交通大学最优秀的学院为“逄远晋学院”。
长青本线(悠悠城墙线)沿线的永兴桥站及往东川站有逄远晋塑像。
集调市第二中学为纪念逄远晋,更名为“近之中学”。近之为逄远晋的字。
集调站站前广场有逄远晋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