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主页 作者 我的
?
 

桂兰国铁DL51F型内燃机车

(2170) [同群组]  
编辑功能已停用  词条设置
上次编辑于 2023/6/10 15:19:33
创建者梓歆 平浪风云 地球II 地球Ⅳ 苍星
编辑记录(简略) 编辑记录(详细)
相关文件夹
轨道车辆
相关推荐
桂兰KR/国铁内燃机车一览 KR西桂兰W521系电力动车组 桂兰国铁713系电力动车组
概要

DL51F型内燃机车,原型为德国联邦铁路V320型内燃机车(中国铁路NY5/6/7型内燃机车),是桂兰国铁的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车型之一,也是桂兰国铁史上数量最多和运用最广泛的内燃机车。生产目的旨在加快淘汰铁路干线上的大型蒸汽机车。

桂兰国铁DL51F型内燃机车为客货两用,客运160km/h,货运120km/h,为桂德合资车型。

1962-1978年间,德国亨舍尔公司,桂兰白桦重工、桂兰铠威重工业、桂兰奉天轨道车辆共生产了649台DL51F型内燃机车,这种机车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桂兰国铁牵引动力现代化的进程,并且成为了桂兰具有代表性的铁路机车之一。

型号“DL51F”中,“D”代表内燃机车(Diesel Locomotive),“L”代表液力传动(Liquid),“51”代表1990年前生产的机车(两位数字代表国铁时代机车),“F”代表动轴为六轴(在字母表中F排在第六位)。

性能数据

见词条“NY5型内燃机车

DL51F型内燃机车(原型为NY5/6/7型内燃机车)
开发背景

1950年代初,桂兰国有铁道受到美国和联邦德国(西德)的影响,也开始推动非电气化干线的牵引动力内燃化改革。

1952年,桂兰正式结束了石油制品统制制度(计划经济),开始转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自主调节),桂兰国铁随即恢复新型柴油机车的研制工作。

1957年,随着铁路运输量伴随桂兰经济高速增长,桂兰国铁宣布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1961年),旨在提高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和推进牵引动力现代化。

同年,桂兰国铁在之前试制的DE50D型电传动内燃机车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干线用的DE50F型电传动内燃机车。第二年,又研制了调车用的DL13D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1959年6月,桂兰国铁正式发表“动力现代化长期计划”,决定在十五年内实现5000公里主要干线电气化和其余线路内燃化,至1975年底淘汰全部蒸汽机车。内燃化区段的客运任务主要由动力分散式的内燃动车组承担,内燃机车主要用于牵引内燃化区段的货物列车、电气化区段的直通旅客列车、以及调车和小运转任务。

但此时,桂兰在新式内燃机车的开发上出现了困难。桂兰国铁本想以电传动内燃机车为主导,但是,DE50D和DE50F等电传动内燃机车在试验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故障。而DL13D虽然相对故障率较小,但因为桂兰当时基础工业的薄弱而没能量产。

最终,桂兰国铁根据对DE50F、DL13D型内燃机车的比较,认为液力传动机车的单位功率重量较小,因而更适合允许轴重较轻的桂兰铁路,因此决定:桂兰以后的内燃机车均采用液力传动。

桂兰随即开始国际招标,吸取先进国家的技术,着手开发新式干线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在参考了各国机车之后,桂兰国铁决定与德国亨舍尔公司合作,以德国联邦铁路V320型内燃机车为基础,生产新一代干线内燃机车,新一代机车被命名为DL51F型。

该型机车是以德国联邦铁路V320型内燃机车为基础、按照桂兰铁路的技术要求而研制的4000马力干线客货运两用内燃机车,其技术性能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先进水平。机车装用辆台戴姆勒-奔驰MB 839 Bb型高速柴油机,以及两台福伊特L830rU型液力变速箱。使用C-C轴式,最高时速为客运160km/h,货运120km/h。

由于桂兰为资本主义,引进NY5的过程要比笃初和中国顺利。

形式区分
基本番台
第一次原型车(1)

1962年3月,用于桂兰的DL51F型柴油机车1号机车从德国亨舍尔公司出厂后,在巴伐利亚州境内的纽伦堡-班贝格铁路(班贝格至福希海姆区段)完成了高速运行试验(该区段是德国联邦铁路第一个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试验区段),最高速度达160公里/小时。

车辆采用葡萄色配白色带的涂装。

1号机车完成出厂验收试验后在汉堡港装船启运,从德国前往桂兰,配置于谷仓机务段。在第二次原型车出厂后,DL51F 1号机车转配林桥机务段。直到后期再转配谷仓机务段,最终于1980年封存在谷仓机务段内,并于1986年正式除籍报废。

第二次原型车(2-4)

1963年,亨舍尔公司在1号机车改良后,生产了三台机车。分别为2-4号。

2-4号机车改为橙色配白色带的涂装,还是在巴伐利亚州试验,还是在汉堡港装船运往桂兰。

出厂之后,2-4号机车配属林桥机务段。运营末期,4号机车转配雌都机务段,并于1984年除籍报废。而2、3号机车转配谷仓机务段,至1985年报废。

先行量产车(5-19)

1964年,德国亨舍尔公司将相关技术转让桂兰。白桦重工、奉天车辆、新铠威重工业开始批量生产国产化版本的DL51F,并于同年完成了首批15辆车的生产任务。

这批机车出厂后首先配属到林桥机务段和鸟栖机务段,担当东北本线和星洲岛地区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到了运用末期,这批机车集中配属于南坪机务段和东亦庄机务段。

东亦庄机务段的所属车辆主要运用于山马西线,随着其他地区更多剩余的DL51F型内燃机车转入,这些老旧的早期量产车于1984年停运、1986年报废。

南坪机务段的所属车辆主要担当新京近郊货物列车、太平山线普通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至1984年2月停运、1985年报废。

500番台(重联型)
半重联型(501-592)

1966年至1967年间,白桦重工、奉天车辆、铠威重工业共生产了92台半重联型机车。这批机车落成后被配属到林桥机务段、哈尔乌口机务段、哈尔乌口东机务段、夜市机务段、鸟栖机务段、黑耀机务段。

配属夜市机务段的DL51F-592号机车较为特别,它是绘希铁路管理局推出的欢乐列车“Euro Train”使用的12系客车(民主德国(东德)制造)的配套机车,并于1985年披上“Euro Train”特别涂装(中部为米黄色,上下部为红褐色)。

这台机车除了牵引高山本线、梁国本线的旅客列车外,也会牵引雌都铁路管理局的“游览雌都”欢乐列车。

全数92台半重联型机车于1980年代初逐步报废,哈尔乌口东机务段的部分所属车辆于1981年停运报废,其余机务段的所属车辆则于1989年11月停运,并在1990年4月桂兰国铁分割民营化前除籍报废。

全重联型(593-799、1001-1193)

1968年至1977年间,白桦重工业、奉天车辆、铠威重工业共生产了400台全重联型机车。为了避免500番台机车与800番台机车重复编号,当500番台机车生产到799号之后直接跳到1001号开始继续顺序编号。

车体外观方面,机车编号牌由以往的不锈钢字体金属件改为采用整块金属板样式。

全重联型机车被广泛配属到桂兰全国各地。为了便于区分全重联型和半重联型机车,哈尔乌口地区的DL51F型500番台机车除了在车身上的配属标识外,还在配属标识旁边增加以“(全重)”或“(半重)”字样表示的识别标记。

配属夜市机务段的DL51F-791、1037号机车,于1990年接替被报废的DL51F-592号机车,披上特别涂装后成为“Euro Train”欢乐列车的专属牵引机车,至2007年5月随着“Euro Train”列车的停运而报废。

800番台(801-899、1801-1805)

1968年至1978年间,白桦重工业、奉天车辆、铠威重工业共生产了104台DL51F型800番台机车。当800番台机车生产到899号之后直接跳到1801号开始继续顺序编号。

最后生产的DL51F-1801~1805号机车原本使用于岗顶线和江城本线,主要牵引为岗顶国际机场输送航空燃油的专用列车,因考虑到日后或有可能转为牵引旅客列车,因此预留了机车供电装置。

此外,配属KR东桂兰马鞍山机务段的DL51F-842号机车,其原型实际为NY6型机车,是桂兰国家大统领专用列车在非电气化区段的指定牵引机车。而同样配属马段的DL51F-888、895号机车则是总统专列的后备牵引机车。

运营历史

1960年代中期,DL51F型内燃机车开始投入东北地区和星洲岛地区的非电气化干线运用,担当这些地区的优等旅客列车牵引任务,以加快淘汰这些地区的パシロ和パシナ型蒸汽机车。

1966年起,DL51F型柴油机车的运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哈尔乌口、鞍马本线、中山本线等地区。在DL51F型柴油机车的全盛时期,其踪影遍及除州三地方以外的桂兰全国各地,是推进桂兰国铁非电气化干线无烟化的主要动力。

此后,随着主要干线的电气化改造逐渐完成,加上客车列车和货物列车的开行数量减少,动车组的普及,许多DL51F型内燃机车已经在国铁末期除籍报废。

截至1990年4月1日国铁分割民营化之前,全数649台DL51F型内燃机车当中已有超过五分之三报废。

1990年4月1日国铁分割民营化后,尚存的259台DL51F型柴油机车被新成立的KR集团继承,其中哈尔乌口旅客铁道(KR哈尔乌口)25台、东桂兰旅客铁道(KR东桂兰)29台、绘希旅客铁道(KR绘希)4台、西桂兰旅客铁道(KR西桂兰)63台、星洲岛旅客铁道(KR星洲岛)1台、桂兰货物铁道(KR货物)137台。

1990年代起,随着各旅客铁道公司的机辆旅客列车被逐年削减,加上这些机车的使用寿命已经超过或将届30年,DL51F型柴油机车亦难逃被逐步淘汰的命运。

1999年,KR星洲岛的唯一一台DL51F型柴油机车(1071)报废。2005年1月,KR货物停止在星洲岛地区使用DL51F型柴油机车。2008年,KR绘希的最后两台DL51F型柴油机车(791、1037),亦随着“Euro Train”欢乐列车的停运而报废。

到了2014年4月,仍然有60台在籍的DL51F型柴油机车,分别配属KR哈尔乌口(13台)、KR东桂兰(4台)、KR西桂兰(5台)、KR货物(38台)。

KR哈尔乌口的DL51F型柴油机车全部配属三海机务段运输所,主要担当“北极星号”特急列车(重联牵引)、“天琴座号”临时特急列车(重联牵引)、“森林号”临时特急列车(重联牵引)的定期牵引任务,其担当的运行区间为哈尔乌口至三海间。KR哈尔乌口的所有DL51F型柴油机车都采用蓝色车身配黄色带的涂装。

KR东桂兰的DL51F型柴油机车全部配属马鞍山机务段,主要担当KR东桂兰管内的临时列车和工务列车的牵引任务,其中DL51F-842、888、895号机车为总统专列的牵引机车。

KR西桂兰的DL51F型柴油机车分别配属网干机务段、后藤机务段和下山机务段。网段的DL51F型机车已经脱离定期运用,主要担当KR西桂兰管内的临时列车和工务列车的牵引任务。后段的DL51F型机车自从“景云号”特急列车在2006年3月停运并更换为卧铺动车组后亦脱离定期运用,后来主要用于牵引临时列车、总统专列和工务列车,或执行车站的调车作业。下段的DL51F-1043号机车担当临时列车的牵引任务或“妖都号”列车的补机任务。

KR货物的DL51F型柴油机车分别配属哈尔乌口机务段、暗樱机务段、海宁机务段。尔段主要担当哈尔乌口地区的货物列车牵引任务。樱段的DL51F型机车主要用于牵引东海本线、九龙本线的货物列车。海段则主要担当奉临本线、妖都线、河阳本线的货运牵引任务。

更新改造

由于DL51F型柴油机车因长期使用而逐渐老化,尤其哈尔乌口地区的车辆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长距离运用,导致柴油机等部件经常发生故障。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虽然KR货物引入了DE200F型柴油机车,并逐步淘汰老旧的DL51F型柴油机车,但因为全面淘汰DL51F型柴油机车尚需要一段时间,而且DE200F型柴油机车因受到其较大轴重的限制,无法投入哈尔乌口地区的部分铁路使用。此外,KR货物尚没有合适的内燃机车来替代哈尔乌口地区以外的DL51F型柴油机车。

因此,KR货物于1994年开始首先对哈尔乌口地区的部分DL51F型机车进行了更新改造,以提高机车的运用可靠性及延长机车的使用寿命。主要改造内容是换装新型柴油机,来取代原来装用的戴姆勒-奔驰MB 839 Bb型柴油机。完成改造后的机车采用了与DE200F型柴油机车相同的新涂装,以黄色作为车身主色并配以灰色带。

2002年起,KR货物又开始对本岛和哈尔乌口地区的DL51F型柴油机车实施更新工程,主要改造内容是对各类管线进行翻新改造,而没有更换柴油机以节省成本。完成更新工程的机车改用新涂装以便区分,车身涂装以深蓝色为主色配以白色带,车顶采用灰色。

从2004年在龙山车辆厂为暗樱机务段改造的DL51F-892号机车开始,又改为采用以红色为基调的新涂装,车体上半和下半部分别采用红色和灰色,司机室上半部采用黑色。

保存车

DL51F-1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南翔省的天回镇铁道文化村。

DL51F-548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哈尔乌口铁路博物馆。

DL51F-610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哈尔乌口铁路博物馆。

DL51F-615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哈尔乌口铁路博物馆。

DL51F-756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平安京铁路博物馆。

DL51F-1040号机车:静态保存于平安京铁路博物馆。

DL51F-1187号机车:静态保存于雌都省津山市的机车库。

海外让渡

原属KR西桂兰的DL51F-1106、1118、1110被让渡给颍潟国家铁路。DL51F-1032被让渡给西关铁路局。

2004年,KR货物将DL51F-797、823两台机车让渡给鱼岛铁路。并对轮对进行改造,以适应笃西部分国家的1067mm轨距。

鸣笛声

见下方文件

参见

NY5型内燃机车

相关文件夹
轨道车辆
相关推荐
桂兰KR/国铁内燃机车一览 KR西桂兰W521系电力动车组 桂兰国铁713系电力动车组

评论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返回
主页

此处为旧版站,数据与新版不互通且将会被丢弃,请勿写入内容
© 2022 - 梓歆
若作者不另外说明,本站内容由其作者保留全部所有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使用及改编
友情链接   东宁要览  轨交棋 q群   本站新版(测试中) 自然地图生成器
鄂ICP备14015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