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II桂兰相关 |
果海市营巴士(英文:Guohai Municipal Bus,简称GHMB),是由果海特别市经营的公营巴士,简称GHMB。由地方性国营企业“果海特别市交通局”的汽车部运营。
其他的铁道(市电·市营地下铁)由市交通局“电车部”运营。
果海特别市的巴士事业,起源于1925年1月18日。1924年9月1日,京畿大地震爆发,果海广域市遭受重创,有轨电车线路全部被毁坏。为了维持运营,果海市电气局决定,在线路完全恢复之前,暂定用巴士来替代运行。果海市电气局正式开始涉足巴士事业。为了纪念这一日期,1月18日被定为“果海市营巴士纪念日”。
最初开通的路线为“果海站-宫城野站”,“北新地站-果海站”两条线路,采取单人运转,车站售票的形式,向天盛引入了福特牌TT型巴士。
后来市电气局发现巴士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于是开始考虑扩大规模,增设车库,增购车辆。此时果海市内已有果海客运公司经营的巴士运行,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为市电的强劲竞争对手。该公司的车辆被涂成深绿色,因此也被称为“青色巴士”。乘务员采用女性,制服的领子是白色的,因此也被称为“白领娘”。
果海市电气局从1925年开始与之竞争,在原先单人运转的巴士上采用了女性乘务员。因为制服的领子是红色的,被称为“红领娘”。果海市营巴士的女乘务员,在战后巴士的无人售票化发展中,直到1980年代左右仍然随处可见。
后来市电气局对引入的福特TT型巴士进行了改造,将车顶铺上布帘,车窗使用玻璃和赛璐珞等材料,增加了乘车定员,也增加了站立空间。由于经营状况良好,在调配旧型车辆的同时,从1926年开始购入新型车辆。1928年将临时车库改造为永久的驻车地点。
20世纪30年代,随着桂兰大力发展国产汽车制造商,市电气局开始引入国产汽车(地球II中桂兰国产汽车全是OEM生产的日韩车)。从1936年开始,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暂时不再引入进口车。
随着桂兰内战的爆发,物资的统制开始推进,燃料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困难。其中,以木炭车的引进为开端,推进代燃化。这类车辆使用木炭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作为燃料。1936年开发了“市电式煤气炉”安装在巴士上。
到1937年1月,根据“陆上交通事业调整法”实施,果海市内和周边地区制定了以下调整方案:旧市内的路面交通事业者(包括有轨电车和巴士)归属果海市政府直营。地下铁路归属新设的特殊机关(后来的果海市交通局地下铁部,现在的果海市营地下铁)。
随后,果海市内的巴士出现了“市营一家独大”的局面。本来是果海市电气局的竞争对手的“青色巴士”,果海地下铁道的巴士部门,果海循环客运,城东客运,三峰电气铁道的全路线,以及果白电气铁道和果海金石滩电铁的巴士部门,都在政府指令下完成收购。由此,果海市垄断了由播州赤穗-宫城野站-荃湾站-亭林站-赤羽站-翁梅河大桥-春日新桥-小松江桥-黄陂桥所包围的果海中心部的巴士事业。
1937年12月,内战爆发,西伪军攻入果海广域市,果海沦陷。大量的巴士被西伪强行征用,再加上西伪攻陷果海市前对果海市的连日空袭,各种施设和车辆遭到破坏,运行线路也随之缩减。
1941年果海光复,1942年由于实行“电力、交通分离制度”,电气事业分离。1943年10月1日随着“果海特别市制”的实行,果海市电气局更名“果海特别市交通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市营巴士只有12条线路可以运营,它们分别是1路(宫城野站-双桥站),2路(荃湾站西口-酒田桥),3路(东屯门站-傍花),4路(小原江桥-叶榭车库),5路(蛇口港桥-翁梅),6路(龙华北-目野),7路(目野-龟尾站),8路(池上-吾嬬西九街),9路(龟尾站-始二桥),10路(锦城町站-三角),市内也只有4个巴士车厂,车辆也是以木炭车为主,但是战争结束后剩下来的960辆巴士,真正可靠的只有196辆,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桂兰国陆军第一汽车兵团将战后剩余的以及缴获自西伪军的军用卡车和拖车共400台,出售给了果海市交通局,改装成汽车。随后果海市交通局的修理工人开展了闻名全市的“修复千辆车”运动,向1946年二战后的第一个劳动节献礼。
1947年,随着巴士专营权的调整,果海市交通局开始与民营巴士从原来的对立与竞争转为合作,果海市将许多条线路的一部分班次转交给民营巴士运行。1948年将休止中的观光巴士事业转让给新桂兰观光(现·果海长运),但是随着复兴的推进,游客增加,1954年观光巴士事业继续恢复。
到了1949年,市营巴士的主城18区内路网已经接近成熟,而此时的银树地区依然只能依靠高速巴士来往市区。以振兴银树地区为目的,1949年,在旧地级果海市外的九里市和白桦市,果海市营巴士开始了巴士事业。1949年8月7日,九里车厂和白桦车厂成立。
当时的九里地区已经有着西果海巴士(合并前为九里电气铁道旗下子公司末地门振兴)和西城巴士两家公司,但是没有开往九里市成木地区的线路。此时九里车厂和白桦车厂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后来由于九里市的山区人口不断减少,1975年,西城巴士除了一部分以外,全部撤出这一区域。后来应九里市的要求,果海市交通局接手西城废除的成木地区线路,此后果海市交通局便在银树地区广泛扩大路网。
巴士迅速发展的同时,老牌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果海市电)却黯然退出舞台。1952年-1961年的过程中,为了改善经营状况,决定对线路进行重组,并实施无人售票化。
此外,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由于郊区的交通需求增加,市中心出现了拥堵现象,道路状况的恶化,使得果海市电在1963-1972年陆续停运,果海市营无轨电车(一期系统)也在1968年停运。作为有轨电车的废线替代,市营巴士开通了对应的巴士线路,时至今日,这些线路仍然是果海市营巴士中的重要线路。
当时开通的线路如下【附录1】:
1946年,时任果海特别市市长的彭光熙在与市民乘坐了好几天巴士之后,决定了“果海市要搞无轨电车”,并远赴善国,前往最早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容新黄都特别市,学习无轨电车的运营经验与技术,并规划了4条线路。
1950年,获批修建黄陂-山阳公园之间的无轨电车线路,将原有轨电车26线改为无轨电车。“果海市营无轨电车车厂”(后来的黄陂车厂)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小原江区小原江4-3,同时开始铺设线网。
1952年2月28日,源丰汽车制造出第一辆无轨电车样车——50型,并由卡车牵引至龟尾站,沿着7路巴士的路线行驶。1952年5月20日,无轨电车101路(黄陂-山阳公园)开业。1955-1958年又相继开通了无轨电车102路(亭林站-近江站),无轨电车103路(亭林站-龟尾站),无轨电车104路(亭林站-池上雷门),规划的四条无轨电车线路全部开通,史称“果海无轨电车一期系统”。1953-1962年间先后制造了100型,200型,250型,300型和350型无轨电车,其中300型与350型为了能够通过平交道口,还搭载了辅助柴油机。300型与350型可以看作对油电混合动力车辆的一次探索。
1968年由于果海市道路交通恶化,3月31日起果海市通过了《拆毁无轨电车法案》,四条线路依次电改汽,最终9月30日,最后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无轨101路改为601路汽车(后改为“山26”线及“龟尾26”线),至此果海市营无轨电车全部废线,从此以后(地球II)果海市也再无无轨电车出现。
1975年,随着各种地下铁新线的开业,巴士路线开启大调整。【附录2】
1972年11月12日,果海市营巴士对线路号规则进行大改动。由纯数字路号改为汉字+数字的路号,其中汉字是总站地名的简称。这种路号比起纯数字,不仅很明确了巴士开往的方向,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对汉文化的传承。时至今日(地球II)果海市营巴士仍然用天干“甲乙丙丁”等表示支线,而不用“ABCD”,就是为了文化自信。但后来开始也使用-1,-2,-3之类的后缀表示支线。
1973年1月,随着巴士服务改善,果海市营巴士开始对长者免票,推出“年长者免费票证”(后来的果海市老年卡“果海银色卡”的前身)。
与此同时,针对市营巴士车辆的改善也在推进,1979年,近江车厂、松木车厂、屯门车厂、北新地车厂开始使用空调车。1980年所有的车厂都拥有了空调车。当时一个车厂大约有6辆空调车,直到1990年,所有的车辆都已经是空调车。1981年,市营巴士投入了210辆将前方向幕大型化的空调车,替换了市电废除时1968-1969年代的车辆。
这批新投入的车辆采用上部黄色,下部红色的涂装,但是却遭到一致恶评,认为奇丑无比,最终1982年更换了一种新的涂装,上部绿色下部黄色,并在当年投入了319台。按照“6年全车辆更换为新颜色”的预定。1988年最后一辆传统涂装车报废,从此全车辆都是绿黄涂装。
1971年11月,福田车厂和北新地车厂开始引入低底盘车。第二年以后,所有新车都是低底盘车。虽然还是三踏,但是地板高度降低。
虽然进行了服务高度改善,但1983年由于道路堵塞恶化,脱班现象加大,客流量开始减少。于是在1984年,在“徐89”线增加了定位系统,增设专用车道,并定名为“干线巴士”,路号也改为“干线01”。干线巴士的设定取得了成功,客流量增加,恢复了巴士的可靠性。1986年,“福20”线也被改造为干线巴士系统,路号改为“干线02”。一直到1998年,一共有如下9条线路被改造为干线巴士系统:“南门71”、“果16”和“南门71折返”线(1988年,分别改为干线03-05线),“徐85”和“亭67”线(1990年,分别改为干线06及干线02乙线),“锦城14”线(1992年,改为干线07),“翁梅23”线(1994年,改为干线08)。
到了1988年,市营巴士出现了液化石油气燃料(LPG)试验车,以及都市型超低床二踏巴士(全平地板二踏巴士),这批全平二踏巴士的爱心专座为地铁座样式。1991年,带轮椅升降架的全平二踏巴士引入,油电混合动力试验车试验运行,这是果海市使用混合动力车辆的开端。1993年,液压式混合动力巴士开始运行,同时,受天盛西海岸流行文化中的“趴地跳跳车”启发,市营巴士开始引入一部分带有液压悬挂功能实现“侧跪”的三踏车,但还是钢板悬挂。1994年,开始使用俗称“低三踏”的一种低底盘车辆,这种车相比传统三踏车,每一级台阶高度更低,台阶总高度相当于传统二踏车的水平。同年,天然气巴士开始上线运营,很快这种相比柴油更为清洁的天然气客车便散布在果海市的街头巷尾,成为果海公共交通绿色化发展的一道标志。
但(地球II)果海市营巴士发现购买欧V/欧VI标准的柴油车也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再加上果海市对于天然气储气设施有一系列安全标准规定,在寸土寸金且靠海的果海市不可能大批量建设储气罐,以及车辆及寿命太短(气罐耐用规定天然气车年限不超过14年),所以果海市营巴士从2006年以后就再也没买过天然气巴士,所有的天然气车也于2017年退役。
如今果海市营巴士也仍然以柴油为主。
1995年,新的两种液压式混动车上线运营。同时全车辆开始配备怠速时自动停止装置,车内广播全面合成语音化,同年,车辆全面换装V8引擎。1996年,带轮椅升降架的低三踏车引入,同年果海市开始出现一踏低地台车,一共2辆,全部在“市厅01”线运营。很快果海市就开始了出行无障碍化的进程。1998年,开始引入天然气的一踏车,同时也是批量引入高地板车的最后一年。1999年以后,所有新车都是一踏车,不再引入任何的高地板车。果海市无障碍化进程持续推进,最终在2013年淘汰所有高地板车,实现了全车辆低地台化。
2000年12月12日,由于果海地铁12号线(大小原线)的开通,果海市营巴士进行了大规模的线路调整【附录3】。同年果海市引入历史上第一辆中型的天然气一踏车,2001年,果海市引入中型长尺车,这种车辆相比传统大型车,车身更窄,在能够运输大量乘客的同时,还能通过比较狭窄的路段。但因为车身变窄,实际乘坐体验并不好,于是2003年便作罢,2004年以后不再引进。这一批车本来是想引进低三踏车的,但是遭到无障碍运输支持者的强烈反对,而果海市营巴士一时间又不能及时补足资金购买标准的大型车,最终只得改为引进中型长尺车。
2003年果海市营巴士首次在所有车辆上安装全封闭车窗。然而只进行了这一年就因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不再继续。2004年开始引入招标制度,此后每一年引进的新车品牌反而渐渐变得单一。
2003年,果海市营巴士首次试验运行氢燃料电池车,2007年,果海市营巴士首次批量运行低地台油电混合动力车。
2011年,无线充电式纯电动客车(实为插电式混动客车)上线运行,标志着电动汽车开始打入果海市场。但是,考虑到纯电动汽车的诸多缺点,以及国车给果海市营巴士留下“粗制滥造”的印象,因此即便果海市具备“全部车辆纯电动化”的条件(都是平原、且线路大多不长),(地球II)很长一段时间内果海市营巴士都不会引进纯电动,仍将以柴油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为主。不过近期近郊的私营巴士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少量引进纯电动。地球II的桂兰此前没有任何对新能源车的补助措施,甚至公共事业者无需缴纳燃油税。
2013年4月16日,果海市营巴士开始尝试24小时通宵运行。试验了一年以后,2014年10月31日万圣节深夜(2014年11月1日),果海市营巴士所有夜间路线正式全部通宵运营。
2016年,量产可靠的氢燃料电池车开始重新出现在果海市营巴士。相比纯电动,氢燃料电池车有着更多的优点,因而被(地球II)果海市营巴士选择作为新能源化发展的方向。
线路号 | 运行区间 | 代替巴士线路号 | 代替巴士运行区间 | 现时线路号 | 现时运行区间 |
有轨电车6号线 | 宫城野站-缪斯-徐家绘 | 506(最初叫504) | 宫城野站前-徐家绘站前 | 徐89→干线01 | 宫城野站前-徐家绘站前 |
有轨电车16号线 | 福田站-锦城町站前 | 516 | 福田站-锦城町站 | 福20→干线02 | 福田站-锦城町站前 |
有轨电车20号线 | 南山阳-小原江桥 | 520 | 傍花-南山阳 | 山58 | 傍花-山阳优衣库 |
有轨电车22号线 | 春日町-桂兰桥 | 522 | 春日町-果海站果海镇口 | 果42 | 春日町-果海站果海镇口 |
有轨电车23号线 | 福神桥-日岛 | - | - | 越33 | 龟尾站-云海海鲜码头 |
有轨电车28号线 | 锦城町站前-桂兰桥 | - | - | 果22 | 锦城町站前-果海站两路口北口 |
有轨电车34号线 | 宫城野站-尖沙 | 534 | 宫城野站前-徐家绘站前 | 徐85→干线06 | 宫城野站前-徐家绘站前 |
有轨电车38号线 | 锦城町站前-越前中町 | - | - | 锦城14→干线07 | 锦城町站前-越前中町 |
线路号 | 废止时运行区间 | 备注 |
越19乙 | 越前中町-没云台钢铁码头 | 撤销 |
果26 | 果海站果海镇口-松木车库 | 撤销 |
果42乙 | 春日町-茶屋之坂站 | 撤销 |
翁梅48乙 | 翁梅站-佛图关一街·果海医大医院-星海区厅 | 撤销 |
屯77 | 屯门区厅-老江二街站 | 撤销(原:京畿巴士联营。江古田站-老江桥) |
徐78 | 徐家绘站-荃湾车库 | 撤销 |
果96 | 果海站果海镇口-锦上-六甲道站 | 撤销 |
南门86 | 宫城野站-云海海鲜码头 | 缩短 |
线路号 | 运行区间 | 实施措施 |
夕10 | 夕立镇站-果海站南口 | 撤销 |
果17 | 果海站果海镇口-潮见站 | 撤销 |
水道59 | 首桥-北新地站 | 撤销 |
双70 | 港区体育中心-荃湾站西口 | 撤销 |
樱街76 | 樱之街站东口-荃湾车库 | 撤销 |
大埔80 | 大埔墟站-星海广场 | 撤销 |
圣81 | 宫城野站-杏林堂医院 | 撤销 |
快速05 | 锦城町站-尾头桥站-果海电信中心站 | 新辟 |
购物01 | 锦城町站-东元朗站-松木站 | 新辟 |
截至2023年4月,果海市营巴士一共拥有12个车厂,7个辅厂,辅厂又下辖各种卫星厂等。部分辅厂为果海长运委托运行。除了以下的事业所,以前还有一个“特定巴士营运部”,于2007年废除。
车厂等级:正式车厂>辅厂>卫星厂。
(地球II)这些车厂并非像国内那样以数字命名“第一”、“第二”、“第三”,而是像英国/日本,车厂既是营运单位也是停保设施,以车厂所在地的地名命名。香港/新加坡也是这样的惯例。
地球II中果海市营巴士的自编号规则也与极东亚中大有不同。
车厂名称 | 简称 | 记号 | 车牌代码 | 所在地 | 运营路线 |
近江车厂 | JJD | 1- | 近江 | 近江区北近江1-5-12 | 市场01、夕77、近91、大森92、近93、甲94、近96、近98、近99、夜间07 |
宫城野车厂 | GCD | 2- | 近江 | 宫城野区东2-25-36 | 干线01、MS01、通学03、通学06、干线06、双87、观光巴士 |
荃湾车厂(宫城野车厂的辅厂) | QWD | 3- | 叶榭 | 荃湾区西荃湾3-19-1 | 下71、荃74、荃75、傍81、宫88 |
屯门车厂(东屯门车厂的辅厂) | TMD | 4- | 屯门(←叶榭) | 屯门区梅里1-14-22 | 宫66、下71、峰78、荃91、近97 |
东屯门车厂 | ETD | 5- | 叶榭 | 屯门区东屯门5-30-2 | 市厅01、通学02、干线02乙、柳62、徐63、柳64、山69 |
叶榭车厂(北区车厂的辅厂) | YXD | 6- | 叶榭 | 叶榭区丰玉上2-7-1 | 通学05、朝61、亭65、叶68 |
龙华车厂 | LHD | 8- | 龙华 | 龙华区梅田2-3-11-101 | 池上41、池上43、鹿44、新春47、翁梅48、翁梅48-2、翁梅48-3、峰49 |
西河车厂 | XHD | 9- | 播州(←龙华) | 播州区西河3-9-25 | 央防01、海园01、干线04、西剧48 |
春日町车厂 | CRD | 10- | 龙华 | 龙华区春日町2-33-1 | 干线08、翁梅22、锦城40、果42-1、果42-2、果42-3、山46、观光巴士 |
锦城车厂 | JCD | 11- | 龙华 | 春日区锦城桥4-30-10 | 直达02、直达03、干线07、快速05、锦城18、二桥20、龟尾21、果22、越33 |
北区车厂 | NDD | 13- | 叶榭 | 北区神谷3-10-6 | 峰40、峰41、果43、峰45、峰55、峰57、夜间02、夜间11 |
北新地车厂 | BXD | 14- | 叶榭 | 亭林区北新地2-9-8 | 山01、干线02、圣07、翁梅48、圣51、山60、池上63、池上64 |
海滨车厂(小原江车厂的辅厂) | JDD | 15- | 龙华 | 小原江区海滨镇4-1-1 | 锦城11、头桥11乙、森园20、越21、松木22、锦城22、海滨22、三林23、松木24、池上24、樱街26、龟尾26、西松26、桥浦28、两国28、三林28、海滨28-2、海滨28-3、森园29、森园29-2 |
蔚山车厂 | WSD | 16- | 播州(←龙华) | 播州区西云2-7-41 | 干线03、没云01、干线05-1、干线05-2、言10、头桥11甲、二桥12-1、二桥12-2、二桥12-3、锦城13、果15、果16、越19、夜间13、播州01 |
傍花车厂 | BHD | 17- | 叶榭 | 荃湾区西傍花1-9-23 | 山58、傍77、亭86 |
小原江车厂 | XYD | 19- | 龙华 | 小原江区中松木4-9-11 | 购物01、西松20、松木21、森园21、森园22、龟尾23、龟尾24、锦城25、西松27、锦城27、锦城27-2、锦城28、海滨28-1、龟尾29、夜间03、夜间10 |
九里车厂(傍花车厂的辅厂) | JLD | 20- | 白桦 | 九里市森下镇554 | 九里01、九里70、九里74、九里76、九里77 |
八山车厂(近江车厂的辅厂) | BSD | 22- | 近江 | 近江区八山4-7-1 | 快速06、徐86、双92、甲94、播95、大森96、近97、大森98、果98、双99 |
珞瑜车厂(春日町车厂的辅厂) | LYD | 23- | 珞瑜(←龙华) | 龙华区天鹅1-8-1 | 山23、山26、三林28、锦城37、池上39 |
果海市营巴士随着路网不断缩小,车厂也进行了许多次调整。尤其是1980-2000年代间。
1980年代的调整中,1982年赤湾车厂(记号:22-)撤销,之后除了峰78线以外的全部路线移转到后述新成立的北区车厂(峰78线移交到屯门车厂)。1984年泷野川车厂(记号:13-)联同旗下的辅厂贞观町车厂废除,全部搬迁到北区神谷镇新建的车厂,并改名北区车厂。
1985年,荃湾车厂旗下辅厂白桦车厂(记号:21-)撤销,唯一运营与果白巴士联营的“太73”线(白桦站北口-太子站北口)改为果白巴士单独运营。1987年,位于桥浦的旧小原江车厂(记号:15-,为了与2004年由松木车厂更名而来的小原江车厂区分,俗称“旧小原江”或“15小原江”)与旗下辅厂黄陂车厂(记号:18-)废除,全部搬迁到江东镇新建的车厂,并改名江东车厂。
1997年12月19日随着果海地铁12号线荃湾延伸线的开通,叶榭车厂降格为辅厂。2000年12月12日果海地铁12号线全线通车成环,屯门车厂、荃湾车厂、夕立镇车厂全部降格为辅厂。之后开通了微循02(现:没云01)、直达01、快速01-05(现在快速01-04撤销)、购物01等路线。撤销夕10、双70、樱街76、水道59、果17、圣81、埔92等路线。缩短干线03、徐86、池上28(后改号两国28)、圣51等路线。
2003年,一部分车厂开始委托果海长运管理,首先是屯门车厂。同年4月,夕立镇车厂再降格为近江车厂旗下的卫星厂。2004年4月,松木车厂更名为小原江车厂(与1987年的区分,因而俗称“19小原江”或是“新小原江”)
2005年3月夕立镇车厂撤销,全部搬迁到1998年建成的原夕立镇车厂的卫星厂“八山车厂”,并将八山车厂升格为近江车厂的辅厂。2006年4月荃湾车厂降格为宫城野车厂的卫星厂,珞瑜车厂由果海长运委托管理。
2008年4月1日,福田车厂降格为北新地车厂的辅厂。八山车厂由果海长运托管。2009年4月荃湾车厂又恢复为辅厂,并由果海长运托管。
2015年3月29日,福田车厂撤销。其经营的干线02、山60两条路线移交北新地车厂。原本由北新地车厂经营的干线02乙线移交东屯门车厂。
2020年3月30日,果海市营巴士久违的新设了一个车厂——西河车厂。
2001年6月29日,受河东区委托,开设了河东区社区巴士“河东01”,由春日町车厂派车运营,使用7米级一踏的巴士(日野Rainbow HR)共3辆,自编号为10-00020~00022,由果海特殊车身工程制造仿古“铛铛车”车身。2004年,此路线经营业者改为白马巴士,车辆也转配(后报废)。
2005年11月1日,受播州区委托,开设了播州区社区巴士“播州01”,由蔚山车厂派车运营,走行旧木场、潮见、枝江地区。起初使用播州区自主招标的7米级二踏CNG的后置巴士(自编号16-05050、2005年式、日野Liesse),2016年此车发生交通事故报废。之后由市巴士出动10.5米的大型一踏巴士代替。2018年播州区全新招标9米级一踏巴士(自编号16-18513,五十铃ERGA mio)运营于此线,是果海市营巴士唯一的中型车(其余车辆都是10米级及以上)。
2008年4月26日,为了便利前往果海的旅游者游览市内的观光景点,连接小原城故宫、两路口、樱之街、池上公园六区、两国等各观光景点,开设了观光路线巴士“果海→梦幻下环”。这些景点都是过去果海市称之为“下环”的平民地区/旧市区(相对应的,当时的官公厅地区被称为“上环”)。由春日町车厂派车运营,使用10米级一踏的窄车身(2.3m宽度)巴士,果海特殊车身工程制造银色车身。曾于2022年3月31日因COVID-19导致的客流减少停运,后于2023年1月恢复。
包含果海西河国际展览中心接驳、国立剧场演出接驳、小原江赛艇场接驳、果海湾大烟花祭举办时的接驳等临时运行的路线。
国展01甲1:果海站果海镇口-(直达)-(←没云台站)-(直达)-果海国际展览中心(巴士总站)
国展01甲2:果海站果海镇口-(直达)-(←没云台站)-(直达)-果海国际展览中心(东停车场)
国展01乙1:果海站两路口南口-(直达)-(←没云台站)-(直达)-果海国际展览中心(巴士总站)
国展01乙2:果海站两路口南口-(直达)-(←没云台站)-(直达)-果海国际展览中心(东停车场)
国展01包租:果海站两路口南口-(直达)-果海国际展览中心(仅限展会员工、免费)
国展02:果海国际展览中心-(直达)-没云台站
国展03:果海国际会展中心-(直达)-播州町站(撤销)
国展04:果海国际会展中心-(直达)-近江站八山口
国展07:果海站果海镇口-(直达)-没云台站-(直达)-果海国际会展中心
国展08:果海站果海镇口-(直达)-果海国际会展中心
国展09:果海国际会展中心-国展东楼-国际会展中心站-没云台站-越前中町
剧02:国立剧场→徐家绘站(近江车厂派车)
剧03:国立剧场→日比谷→东日比谷站→果海站两路口南口(近江、北新地、锦城车厂派车)
剧04:国立剧场→平河镇→沙河口一街→沙河口站→宫城野站(宫城野车厂派车)
剧05:国立剧场→罗南门→大埔墟站→荃湾站东口(休日及部分时间停靠花魁街)→荃湾站西口(宫城野、傍花车厂派车)
剧06:国立剧场→八段上→小原江桥→亭林站东口(东屯门车厂派车,暂停运营中)
西剧48:西河花园(西河四季剧场)→果海站两路口南口(2021.9.29开通)
艇07:小原江赛艇场→锦城町站
艇08:小原江赛艇场→森林公园南门站
艇09:小原江赛艇场→龟尾站(撤销)
艇10:小原江赛艇场-三林站
艇11:小原江赛艇场-桥浦站-宇多田-西松木站
艇11折返:小原江赛艇场-桥浦站
凌01:凌海会场-果海站两路口北口
凌02:凌海会场-果海站两路口南口
凌03·凌05:凌海会场-果海站果海镇口
凌04:凌海会场-没云台站
祭20:没云台市场六街区-国立癌症研究中心-高桥西站-没云台市场六街区(14:19发车)
祭20:没云台市场六街区-国立癌症研究中心-高桥西站(14:26及16:00发车)
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车资先付。
全线均一票价,一般路线成人10桂兰元、儿童5桂兰元。除此之外,通学巴士成人9桂兰元、儿童4.5桂兰元。市厅01路成人9桂兰元,儿童5桂兰元。播州01路成人和儿童均为5桂兰元。夜间巴士成人20桂兰元、儿童10桂兰元。
2000-2004年间运行的快速巴士(果海站-西河)为15桂兰元票价。
乘降方式与18区内相异,后门上车,前门下车,车资后付。
分段计价,起步价成人9桂兰元、儿童4.5桂兰元,此后里程计价。
一日票、桂兰各地的交通卡等。
由于是公营企业,出于公平的考虑,引进了桂兰国产四家公司OEM生产的车辆。包括雀田五十铃、西滨日野【地球II世界观里的源丰汽车和西滨客车完全是日野/丰田的小跟班】、铠威三菱扶桑、桂兰日产柴(Nissan Diesel)。以上均为日系车,另外加一个进口欧洲品牌——公路之王“斯堪尼亚”。
2004年引入竞标制度。过去每个车厂都有指定配车,具体规定如下。
与笃初青鸟市此前品牌单一(只有青鸟客车厂)引进招标制度后品牌多样恰恰相反,(地球II)桂兰果海特别市则是以前品牌多样,引进招标制度后品牌单一。
另外,直到1990年代左右,每个车厂甚至还有指定的巴士上装(车体)制造商。
竞标制度引入前的车辆底盘制造商和上装制造商的组合如下所示。★表示已废止的车厂、辅厂,☆表示搬迁、合并或更名的车厂、辅厂。
雀田五十铃客车
原厂上装:荃湾、东屯门、小原江、海滨、★福田、★白桦、☆泷野川、☆小原江(旧)
富士重工业(斯巴鲁)制上装(西岭汽车OEM生产):北新地、蔚山
北新地和蔚山的五十铃客车采用富士制造的上装,除此之外,其他车厂所谓的“原厂上装”其实是川崎重工车体→IK Coach→五十铃巴士制造生产的上装,后者在桂兰是奉天轨道车辆制造→FS客车→雀田客车制造来OEM生产。
例外:引入“无人售票/有人售票兼用车”时引入的五十铃BA20型客车是富士上装,但是配置在原厂上装指定的车厂。
西滨日野客车
原厂上装:近江、八山、屯门、九里、小原江、☆松木、★夕立镇
全部车辆采用日野车身工程制造的原厂上装(西滨客车OEM生产),“日野车身工程”前身为帝国汽车工业→日野车身工程(帝国汽车和金产汽车于1975年合并后,改称日野车身)。
例外:引入“无人售票/有人售票兼用车”时引入的日野RB10型客车是富士上装,配置在近江、屯门等车厂。
铠威三菱扶桑客车
新吴羽汽车工业制上装→三菱原厂上装(铠威汽车西山工厂OEM生产):宫城野、傍花
三菱原厂上装(铠威汽车绘希工厂OEM生产):龙华、春日町、珞瑜
宫城野和傍花两车厂使用的三菱客车为铠威汽车西山工厂生产,外观样式为新吴羽上装。龙华、春日町和珞瑜车厂使用的三菱客车为铠威汽车绘希市华西町工厂(该工厂的董事长之一就是林熙的爸爸)生产,外观样式为三菱原厂上装。
桂兰日产柴客车
富士上装→西日本车身工程上装(西日本铁道旗下子公司、桂兰汽车OEM生产):北区、叶榭、锦城、☆黄陂、★赤湾
自从斯巴鲁退出巴士车身制造业后,改用西工车身,前者由西岭汽车OEM生产,后者是桂兰汽车OEM生产。另外此前引进的日产柴4R型客车,除了富士上装,还有另外一家“北村制作所”生产的上装也被引进。
这一惯例在1990年代以后的新能源巴士(CNG车、混合动力巴士)以及一踏巴士引入时开始打破,2004年引入招标制度及2011年桂兰日产退出客车制造以后,这一规则彻底被打破。另外,为了削减成本,新车转而从某一品牌大量购买一款车型,即是招标制度引入后新车品牌反而趋近于单一的原因。
现在,拥有桂兰国产“御四家”的车厂和辅厂占到半数以上。
地球II果海市营巴士配车情况见【附录4】【附录5】
1949年采用的初代涂装是上米白下酒红的涂装;
1959年采用的第二代涂装是米白色底色+红色腰线涂装,因为源自当时的果海无轨电车,被称为“市电色”;
1968年采用的第三代涂装是米白色底色+天蓝色腰线涂装,因为源自当时的果海市长秋燕娜,因此以市长之名被称为“燕娜色”;
1981年采用的第四代、最初是空调车专用的涂装是黄色底色+红色腰线涂装,因为源自当时的果海市长金寻,因此以市长之名被称为“金寻色”,然而却遭到果海市民的一致恶评,最终只进行了一年就不了了之,之后于1982年更换第五代涂装。
1982年采用的第五代涂装是上部象牙白+中间绿色+下部米色的涂装。
1996年采用的第六代、最初是一踏车专用的涂装在1982年第五代涂装的基础上,在车辆中间增加了橙色的椭圆。随着2013年全部车辆一踏车化,全部第五代涂装车辆消失。
其他涂装:宫城野车厂和春日町车厂的观光巴士有专门涂装。其中宫城野车厂的为银杏涂装,绿色色调;春日町车厂的为樱花涂装,紫色色调。2016年开始的氢燃料电池巴士是白底配淡蓝色和黑色的涂装。2018年引进的斯堪尼亚N280UB全平地板一踏巴士是以绿色为基调的涂装。
1972年11月和1978年3月果海市营巴士开始试验新能源车,车型是所谓的“电动巴士”但实际上是串联混动客车。但是试验结束之后,此车并没有能成为主力。
之后果海市营巴士要到1990年才开始引进新能源车,1991年,由西滨日野制造的混合动力巴士“HIMR”上线试验,配置在屯门车厂。1992年以后接着出现雀田五十铃的“CHASSE”、铠威三菱的“MBECS”和桂兰日产的“ERIP”,但这些车与HIMR不同,HIMR是油电混动巴士,另外三种则是液压混动巴士。因为液压混动的减排不理想,之后1997年又恢复引进HIMR油电混动巴士。
之后再次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混合动力车引进,再次出现混动则是2007年,这也是果海市营巴士第一款一踏混动车。此前不管是HIMR、CHASSE、MBECS还是ERIP都是三踏车。
CNG客车首次在果海登场是1994年,在春日町和蔚山车厂上线两台,一台是五十铃Cubic,一台是日产柴UA。1995年转配海滨车厂,1996年转配北区车厂,之后随着一踏车的引进转配东屯门车厂。
1998年和1999年开始出现三菱和日野的CNG车,其中1998年出现一踏的10米级大型CNG车,2000年出现一踏9米级的中型CNG车,所有日野的CNG车均为一踏。
果海市营巴士只在蔚山、海滨和北区这几个车厂内设置了专用CNG加气站。而荃湾和东屯门车厂的加气站则是在果海市厅附近与其他社会车辆共用的加气站。当初配置在春日町的日产CNG车,加气是在“果海燃气龙华加气站”,但因为该气站在周日和节假日休息,因此为了短时间装填完毕,转移到厂内自身有气站的蔚山车厂。
这些CNG车末期集中配置在海滨地区,2018年2月全数退役。
果海市营巴士过去曾经将5台各种不同品牌的车改造为液化石油气(LPG)燃料,配置在近江车厂(日野)、东屯门车厂(五十铃)、叶榭车厂(日产柴)和珞瑜车厂(三菱扶桑)。但之后也没有大规模采纳LPG燃料车。
2000年,八山车厂的所有车辆采用低硫含量柴油,同时进行连续再生式DPF(柴油碳微粒滤清器)的实证试验。
2003年果海市营巴士开始试验氢燃料电池巴士,配置于蔚山车厂的海园01、果16两路线。
2016年,果海市交通局发表“2021年燃料电池车达到80台”的目标,之后2017年源丰丰田汽车为果海市营巴士OEM生产了2台SORA氢能源客车,配置在干线05-2(旧:干线05丙)线(果海站两路口南口-果海国际展览中心)试运行。
到2021年果海市营巴士确实拥有了73台氢能源巴士,2021年底时铠威重工又向果海市营巴士捐赠了一台SORA,于2022年2月17日首航干线05-2线。
目前果海市交通局是桂兰最大的氢能源巴士运行业者。
果海市营巴士因为是公营巴士,因此致力于车辆的无障碍化。
1990年最初使用的低底盘车,内部为二踏全平地板设计,三门,长度为11米,中门搭载了轮椅专用斜坡,一共引进了8辆,称之为“都市型超低底盘车”,配置在以荃湾车厂为首的5个车厂。
1991年,将无障碍装置由轮椅专用斜坡改为轮椅专用升降机的改进款“带升降机的超低底盘车”开始引进。直到1995年仍在持续引进,2009年2月全部退役。
1994年开始,北新地车厂首次配置了“低三踏巴士”,将入口地板高度由原来的850mm降至650mm,实现了低底盘化。该车型为五十铃Cubic的钢板悬挂车。1995年,近江车厂配置了日野蓝丝带,锦城车厂配置了日产柴UA的“低三踏巴士”,且升级为气囊悬挂。
1996年开始,在五十铃、三菱、日产柴的“低三踏车”及“二踏全平地板车”基础上增加了轮椅专用升降机的车辆投入使用。但因为1997年以后正式开始引进一踏车,因此这些车辆没有再大规模引进。
1996-1997年引进了两辆一踏车,1998年又增加了16辆。97年的两辆车配置在荃湾车厂,运行于市厅循环线,上线前一天在果海市厅举行了“一踏车发布仪式”。之后1999年,所有的新车都是一踏。2000年出现9米级中型一踏车。2001-2003年出现中型长尺一踏车(长度10米、宽度2.3米-2.5米之间)如:日野Rainbow HR、三菱扶桑Aero Midi MK、日产柴JP等(五十铃当时没有中型长尺车,都是大型)。这一批车本来是想引进低三踏车的,但是遭到无障碍运输支持者的强烈反对,而果海市营巴士一时间又不能及时补足资金购买标准的大型车,最终只得改为引进中型长尺车。这种车辆相比传统大型车,车身更窄,在能够运输大量乘客的同时,还能通过比较狭窄的路段。但因为车身变窄,实际乘坐体验并不好,于是2003年便作罢,2004年以后不再引进,此后的新车都是大型车。
2008年,果海市营巴士为九里车厂引进7台一踏9米级巴士,五十铃ERGA mio,后来全部转回市区的近江车厂,但不知为何,这些车仅仅经过8年,在2016年就全部退役,转让至外地,在星洲岛西部继续运营。之后市营巴士又统一为了大型车。
2013年4月1日,果海市营巴士实现了一般路线车辆“全部一踏车化”。
但是,上述引进的一踏车全为“一踏低入口”。至于“一踏低地板”的引进是2018年的事情了。
2018年,果海市营巴士久违的买了日系以外的客车品牌,由澳大利亚傲群(Volgren,瑞典沃尔沃客车和澳洲格伦达巴士合资厂商,可以看做澳洲沃尔沃)制造车身,瑞典斯堪尼亚制造底盘的一踏全平地板车“斯堪尼亚N280UB”上线,同年12月25日在干线02路试运行。
(地球II中)果海市营巴士的自编号规则如下:
以1-09238和2-06001为例:
第一位是车厂记号,详见“车厂列表”一览,“1-”是“近江车厂”,自编号中会变动的只有这一位。第二/三位是年份尾号,“09”表示2009年上线的车辆。后三位是固定编号,其中000-099为包租车和社区巴士,100-799是大型一般车(含中型长尺车),800-899是中型车(2018年引进的16-18513除外),900-999是特定用途车(非专营巴士:学校包车、赛事运输等用途),但前述斯堪尼亚N280UB也全部采用900-999的固定编号号段。另外编号中一般不存在尾数为“42”或者“49”。
在氢能源巴士引进以后,000-099的号段改为包租车,100-199的号段改为燃料电池车,200-999的号段为一班车。
(地球II中)果海市营巴士的车辆服役年限是15-17年,现役最老的车型为2007年的,二手车一般会让渡到桂兰各地的其他欠发展地区,以及诸多第三世界国家。
日野蓝丝带II
日野蓝丝带City Hybrid
五十铃ERGA II
五十铃ERGA II Hybrid
五十铃ERGA 2代
五十铃ERGA mio 2代
五十铃GALA
三菱扶桑Aero Star
日产Space Runner RA
丰田SORA
斯堪尼亚N280UB
车厂 | 一般车 | 氢能源车 | 全平地板车 | 混合动力车 | 全彩LED路牌车 | 包租等其他车 |
近江(1-) | 114 | 14 | 5 | 22 | ||
八山(22-) | 36 | 2 | 6 | 13 | ||
宫城野(2-) | 110 | 11 | 82 | 3 | ||
荃湾(3-) | 25 | 4 | 4 | |||
东屯门(5-) | 53 | 5 | 11 | |||
傍花(17-) | 44 | 18 | ||||
屯门(4-) | 37 | 4 | 5 | 13 | ||
九里(20-) | 29 | 12 | ||||
北新地(14-) | 100 | 5 | 4 | 25 | ||
北区(13-) | 104 | 2 | 2 | 42 | ||
叶榭(6-) | 47 | 6 | 15 | |||
龙华(8-) | 70 | 2 | 22 | |||
春日町(10-) | 69 | 4 | 35 | 2 | ||
珞瑜(23-) | 41 | 13 | 14 | |||
锦城(11-) | 97 | 39 | ||||
小原江(19-) | 177 | 28 | 2 | 61 | ||
海滨(15-) | 88 | 2 | 27 | 24 | ||
蔚山(16-) | 152 | 20 | 3 | 9 | 65 | 1 |
西河(9-) | 55 | 7 | 2 | 7 | 20 | |
总计 | 1448 | 73 | 29 | 99 | 537 | 6 |
车厂 | 五十铃 | 日野 | 三菱 | 日产 | 丰田 | 斯堪尼亚 |
近江(1-) | 45 | 5 | 43 | 7 | 14 | |
八山(22-) | 20 | 6 | 8 | 2 | ||
宫城野(2-) | 66 | 12 | 32 | |||
荃湾(3-) | 17 | 2 | 6 | |||
东屯门(5-) | 26 | 4 | 16 | 2 | 5 | |
傍花(17-) | 27 | 14 | 3 | |||
屯门(4-) | 23 | 5 | 5 | 4 | ||
九里(20-) | 20 | 9 | ||||
北新地(14-) | 52 | 7 | 28 | 8 | 5 | |
北区(13-) | 57 | 5 | 40 | 2 | ||
叶榭(6-) | 24 | 6 | 11 | 6 | ||
龙华(8-) | 41 | 3 | 18 | 6 | 2 | |
春日町(10-) | 40 | 24 | 1 | 4 | ||
珞瑜(23-) | 25 | 11 | 5 | |||
锦城(11-) | 48 | 3 | 35 | 11 | ||
小原江(19-) | 80 | 8 | 53 | 6 | 28 | 2 |
海滨(15-) | 49 | 25 | 12 | 2 | ||
蔚山(16-) | 69 | 12 | 48 | 20 | 3 | |
西河(9-) | 24 | 8 | 14 | 7 | 2 | |
总计 | 753 | 122 | 421 | 50 | 73 | 29 |
地球II桂兰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