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南自驾车与公路交通 |
道路总长 | 461km(全省第1位) |
限制 | 车速限制40-70km/h |
起点 | 中塘广域市霞关区塘南省行政公署前 塘南省道路元标(中塘市忠烈西路与惠安南路口) |
主要经由都市 | 中塘市区部:霞关区、满江区 中塘市新中塘城:三条区、京桥区、飞驒区、橡木林区 枣园市:琅山区、枣园区、瓜沥区 新桥县:河口村、新辉村、桥北市 新桥市:东区、北区、惠安区 十渡县:头桥市、下凤町、象山村 西塘市:大城区、祗园区、鹿田区、心斋桥区、绫鹰区、大津区、乌丸区 德化县:德化市、田所町 月田县:虎谷溪町 千翼县:新林町、江口村 千翼市:东区、西区 千翼县:安中村 南塘市:柳林区、官塘区、新城区、东区、南区 龙松市:海内区、鸟海区、左丘区、来龙区 昌岗县:昌岗市、小渚村、佐久村、南风村、南风原村筑港 |
终点 | 昌岗县南风原村筑港 |
主要接续道路 (由北向南) | 省道64号(三条交差点) 省道65号(京桥一交差点) 省道E1号(平町JCT) 省道66号(平町一交差点) 省道68号(蓝莓交差点) 省道E3号(新桥二交差点) 省道72号(下凤交差点) 省道61号(红沙町交差点) 省道E1号(王子交差点) 省道74号甲线(花园交差点) 省道76号(香川交差点) 省道E1号(西贝交差点) 省道78号(宿南交差点) 省道84号(津头交差点) 省道E1号(长康交差点) 省道86号(南塘交差点) 省道E1号、E10号(黄金JCT) 省道E1号(龙松交差点) 省道E7号(龙岗交差点) |
塘南特别省省道的起源是19世纪,制定的“塘南五街道”其中两条的“西海北道”(塘埠-西塘)和“西海南道”(西塘-龙松)。现在也大致沿袭了这一路径,只不过起点由塘南行政公署前划分为了两段,后者(中塘-塘埠)是今天的塘南省道5号。
地球II世界观中的日本强占塘南不久之后,塘南出现了汽车,为了公路交通上的便利,同时为驻塘车辆提供方便,塘南政府将这条道路拓宽到汽车可通行,一直从塘埠铺到南部。1916年,这条道路正式定名为“西海道”。起初的西海道上方只铺设了砂石,之后才开始进行正规铺装,并将这条公路指定为国库经费与地方经费养护的“指定省道”。
随着地球II世界观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愈演愈烈,塘南的道路几乎满目疮痍。战后善溪大宁国收回塘南后曾力图将道路修复,但因疲于战事而作罢。在此之前只有塘埠-枣园和南塘-龙松这两段铺设了水泥路或沥青路,其他地方还是砂石路。善溪大宁人民民主国推翻善溪大宁国成立后的1952-1956年,塘南特别省公路局开始逐步在枣园-南塘之间铺设沥青路面。随着塘南经济发展,1970年开始,西海道进行拓宽四车道工程,到1997年全线建成至少双向四车道的道路。
1965年塘南特别省开始制定省道编号,其中省道1号全长501km,起点为中塘塘南省道路元标-昌岗县象鼻岬灯塔,1978年改以昌岗县南风原村筑港为终点。此后有好几次调整,例如把原本中塘-枣园的路段从主线改为省道1号甲线,三条、京桥、狼山、枣园、瓜沥、南塘等市区段从市中心道路改为外环道路等。
全长27.4公里,自中塘广域市惠安北路一段起(即塘南行政公署前,塘南省道路元标),经由自由西路后改往西行跨过中塘桥(七海河)往三条、京桥,至新中塘城京桥区筑城地区与省道1号短暂共线后,于枣园广域市琅山区天通地区(备注:中塘地铁4号线的“天通”站实际位于新中塘城京桥区,与枣园广域市琅山区步行不远即可抵达)一分为二,在枣园广域市琅山区坡顶地区再度短暂共线之后,在复兴路口一分为二,终点位于枣园广域市枣园区“长安路惠安路”交差点(枣园市役所前)。
邻近铁道:中塘地铁4号线(即沿着塘南省道1号甲线三条、京桥段建造)
事实上,省道1号甲线(中塘广域市惠安北路与自由西路、新中塘城三京路、霞关路、枣园广域市慈寿路与长安路)就是省道1号中塘-枣园段的旧线。
省道1号玩的就是西海岸!
塘南自驾车与公路交通 |